【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韓寒現象 凸顯知識分子獨立精神匱乏 | |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10:49:43 |
然而在中國當下,專家型知識分子首先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客觀上的原因是,他們往往依附於某種體制或者機構,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出於現實的考慮,他們不願意拋頭露面去評論自己擅長領域內的公共事件。好比說,如果有一個魔術專家站出來與劉謙論戰,顯然要比韓寒更有說服力。但我們也可以推斷,這個人將很難在業內生存下去——因為他觸動不只是劉謙,而是一個體制。 主觀上的原因是,專家型知識分子往往是現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或者是維護者。他們如果“發聲”,也只能是體制的代言人,或者,他們只有選擇沉默“失聲”。 媒體型公共知識分子:缺乏專業知識,評論淪為“八股” 在當前,經常“發聲”的公共知識分子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不以專業見長,主要以媒體或網絡為平台的媒體型公共知識分子,如韓寒、連岳等;一類是既從事科研或教學,同時又跨界於媒體或網絡發表公共意見的學院型公共知識分子,如賀衛方、汪丁丁等。 媒體型公共知識分子或曰時評家,其長處在於熟悉新聞事實,了解現狀的流變,因此對新聞價值更有體認,對大眾熱點也更為敏感;其弊則在於缺乏深入的專業背景,其評論常常是“一招鮮”,如某著名評論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談經濟問題,就是“更多的市場”,一談社會問題,則離不開“法制的進步”,加上“對權力的限制”,初看尚覺新鮮,久而久之,就難免有八股之嫌,不客氣地說,今日的時評,已有相當之高頭講章氣息,讓人敬而遠之。此外,受限於信息渠道的不暢通,以及自身水準,媒體型公共知識分子常常陷入為評論而評論的窘況,不僅容易浮於表面,甚或強作解人,貽笑大方。 學院型公共知識分子:脫離社會基層,視角過於單一 如前所述,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缺乏獨立性,因而少數敢於從公眾立場發言的學院型公共知識分子顯得更加稀缺。然而,儘管學院型知識分子具有專業背景,但其所涉及的話題卻大多越出了其研究範疇,與媒體型公共知識分子相比,學院型知識分子的長處在於擁有深入的專業視角,常能道人所不能道,提供這個時代所急需的洞見;其弊則在於身居象牙塔,與社會進程有所隔膜,因此易於陷入“片面的深刻”。學院型知識分子更擅長以觀察者的角度,從外部觀察社會現象,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而不習慣從內部進行觀察,對於最新也相對細微的社會脈動缺乏體認和敏感。 此外,學院型知識分子也容易畫地為牢,對於公共話題的複雜性和利益關聯有所忽略。幾年前,圍繞圓明園鋪設水工膜引發了廣泛的環保討論,部分理工科背景的學者力證其並沒有造成環境問題,但是,作為一項公共工程,不僅需要在各種並立的社會需求中作出平衡,也因其耗用大量的公共資源,而需要立項和審批上滿足基本的程序要求,從工程學專業進行的論證,只應作為多重視角之一,而不能作為唯一的決定力量。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