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國核電進軍土耳其、阿聯酋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3-09 10:26:28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韓國政府設定了自主化目標,並選定了System 80作為其主要發展堆型,由此進入自主設計和標準化開創階段。韓國通過國家行為,集合其電力企業、設計單位和製造業的力量,在System 80堆型的基礎上,批量發展KSNP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同時,在核電項目的招標中,韓國政府要求投標商必須滿足韓國核電技術自主化和標準核電設計技術要求。1995年,韓國靈光3#4#核電站自主化率達到95%,完成了1984年設定的自主化目標。

  1992年,韓國制定了為期十年的核電研發計劃,確定了經費來源的兩種途徑:政府研發撥款;第二,核能研發基金,即每千瓦核電提取1.2韓元。由此,韓國核電走上了自主研發與製造的良性循環,在技術上掌握了核電關鍵設計技術和製造工藝,在生產上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以拿下阿聯酋項目為里程碑開始進軍海外市場。

  中國在自主發展核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中國核電自主創新的進程不僅沒有趕上美、法、日等發達國家,而且落後於同時起跑的近鄰韓國。例如,在核電的主力容量——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方面,我國並不具備自主設計和製造能力。

  究其原因,既有歷史上關於技術流派的爭論,也有能源戰略的模糊,以及對“比較優勢”的迷戀。

  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制定“728”工程的同時,國際上核電工業也在迅速發展。但是,當時在技術路線上形成了“壓水堆派”和“重水堆派”兩種不同意見。在這種爭論聲中,10年的自主研發的時間流逝了——而10年差不多是核電技術的一個代際。

  更重要的差別也許是戰略與政策。前文說到,從上世紀70年代起,韓國政府一直將核電定位為主導能源戰略。反觀中國,我國的能源和電力政策長期以來偏重火電,對核電的定位在“補充”、“適度”、“積極”中搖擺不定。

  一些人強調,應該按照“比較優勢理論”確定應該發展什麼產業。誠然,煤炭是中國比較充裕的資源,而人力是中國最充裕的要素。

  不過,隨著我國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環境成本不斷加大,火電顯然不能滿足我國對“乾淨的”能源的需求。在核電這一主要的新能源領域中,我國在自主創新上的“短板”將會使這一關鍵領域陷入受制於人的困境。

  現在,韓國在阿聯酋和土耳其的成功,能否引起相關領域人士的思考,從而借鑒韓國,以強有力的政府引導、明確的產業政策與持續的研發投入,占領核電技術這一能源戰略制高點?不僅是核電,也不僅是能源領域,在汽車、鐵路與飛機製造等行業,自主化率——特別是關鍵技術上的自主化率——能否成為自主創新政策中的核心目標?

  但願韓國核電進軍西亞能引發我們思考這些重大問題,而不僅僅是為我國核電項目找到一個更便宜的投標商。(作者:陳曉晨 )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