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內憂外患的經適房擋得住“虎狼”攻擊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4-14 09:27:22  


 
  從經濟學上分析,任何補貼窮人的政策,都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不符合准入標準的人千方百計“蹭便宜”。政府要做的是,選擇更優的補貼方式,盡量減少這一現象。就經濟適用房而言,天生就難以避免“被占便宜”。因為這是一種實物補貼,而且分配的是一種價值巨大、增值速度快的產品——住宅。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辛辛苦苦地搞住房體制改革,除了1997年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尋找新的消費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原因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破除“領導住好房、老職工住小房、新職工沒房住”的不平等現象。現如今依然還有官員堂而皇之地享受經濟適用房的高福利,實在值得深思。

  放眼看國外。二戰之後,在住房短缺、民眾不富的背景下,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大建平價房(社會房)的階段,但上世紀70年代後,紛紛減少實物補貼,轉而以貨幣化補貼的方式,扶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或租房。歐美國家的經驗表明,在住房保障方面,“補房貼”優於“補磚頭”,即便是補貼房租,把錢補給房東又優於補給租客。

  中國的現實是,過去十幾年經濟適用房建得太少,遠沒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就是離香港地區,也還有較大差距,截至2009年3月底,居屋(相當於內地經適房)覆蓋了全港總人口的16.3%。按上海到2012年建設30萬套的高標準,屆時全市享受經濟適用房的家庭數也只占全市城鎮家庭數的6.23%左右。

  因此,雖然經濟適用房先天不足,未來必將慢慢淡去,將其在住房保障中的主角地位讓給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但眼下還不能完全廢除。那麼,各級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站好崗、把好關”。國家已讓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地方政府更應讓本地公務員們(除了極少數真正困難的)遠離經濟適用房。

  文章最後說,去年以來,上海市在閔行區和徐匯區的經濟適用房認購居民申核中,花了大力氣,想了很多好辦法,通過勞動人事、公積金、稅務、公安、交通、銀行、證券等多部門的政務信息進行嚴格核查。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申請家庭的住房面積和經濟狀況不符合條件的檢出率分別達到15%和25%左右,與以往單獨依靠傳統核查方式的檢出率(小於3%)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保證了住房保障資源的公平公正分配。這一點,相信可以推及全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