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叢林中走出的泰國紅衫軍

http://www.CRNTT.com   2010-04-27 09:38:10  


 
  二:知識分子和中產階層組成體制內公民社會  受北部農民運動的影響,泰國政府從1975年開始“撥款計劃”,第一次在農村將“農村建設計劃”納入財政撥款,主要在中南部鄉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976年法政大學屠殺之後的泰國軍政府,當看到泰共和泰國人民解放軍的壯大,也嘗試向溫和的社會運動開放空間,允許甚至鼓勵1970年代初期建立的公民社會組織更多地參與扶貧和社會公益事業。泰國的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紛紛加入其中,並新建了大批的非政府組織,特別是環境保護組織。整個1980年代的泰國,一個溫和的公民社會雛形在威權政體之內蓬勃發展。
 
  左翼知識分子與底層合流造就紅衫軍
 
  泰共衰落,左派知識分子走出叢林  冷戰形勢再一次的劇烈變化,造成泰共無可避免的衰落和失敗。1980年代初期,泰共獲得的外援支持減弱,越南、老撾政府驅離泰共在老撾境內的營地,叢林中的知識分子們被迫走出叢林,放棄共產主義,回歸泰國主流社會。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選擇加入如火如荼的非政府組織,繼續從事社運工作。二、三十年後,他們當中的理想主義者成為今天泰國社會運動的主力,也開創了泰國政治的新版圖。只是他們繼續被社會分裂,分別介入反對他信和支持他信的兩派鬥爭力量。
 
  鄉村NGO促進了底層的民主啟蒙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農村已經廣泛建立各種形式的合作社,農村地區的自我組織以及與地方議員的聯繫都空前緊密。以“泰國農村發展全國協調委員會”為 例,其下已有兩百家NGO會員。關注環保、扶貧、醫療和婦女的各類組織在泰國鄉村不懈耕耘,雖然半數NGO都與環保有關,環保卻是個更容易進入、更易被接受的領域,連不少泰國鄉間的佛教僧侶也參與其中,改變了許多農村民眾的參與意識,十幾年來已經悄然改變了鄉村的政治生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