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以色列襲擊加沙救援船隊來龍去脈 | |
http://www.CRNTT.com 2010-06-04 09:18:45 |
軍事衝突目前可能性不大 可以理解,非正常心理狀態必然引起武力的失控,不可預測的,則是武力失控的後果。 土耳其在內的幾個國家召回駐以大使、聯合國譴責、埃及開放與以交界口岸等後果,這些反應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會有什麼連環反應,現在還難以確定。 《金融時報》記者Gideon Rachman認為,以色列一直以來習慣了國際譴責。2009年以色列對加沙的“鑄鉛行動”、2006年對黎巴嫩南部地區的入侵,都曾遭到譴責,但都不了了之。以色列可能認為這次也會一樣,但是這次可能會有三個需要他們擔憂問題:首先,新的民間反抗運動“因地發打”可能會再次出現;2. 與土耳其關系繼續惡化;3. 與奧巴馬政府之間的關系再受衝擊。Rachman沒有提到國際社會的集體壓力可能會再度升級,尤其是來自歐盟和聯合國的壓力。 這一次不同的是,對以色列的“譴責”上升到了外交懲罰。以色列“懇請”土耳其不要斷絕外交關系,但是沒有用。而外交懲罰之後,土耳其政府的進一步反應還未確定。它是否會將外交懲罰升級為軍事對抗?這是最緊迫的問題。 然而,除非出現新的慘案或者大的民間衝突,否則無論是土耳其與以色列之間產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高。兩國都是當下國際秩序中的穩固成員,各國有足夠豐富的外交手段平抑兩國的衝動(在目前的狀態下,尤其是土耳其的衝動)。 強者與弱者的轉化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國際關系中,人們都對強者會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對弱者更為寬容,然而“強者”和“弱者”這個兩個詞卻不是完全絕對的,一切都取決於在具體情況下誰的手中有更多更多王牌。 奧巴馬政府對這個事件的模糊態度,證明此事的複雜已經超出了預想。在朝鮮半島外交危機的同時,出現兩個盟友之間的衝突,使得美國同時面臨的壓力增加了不止一倍。而這些壓力都必須非常小心地解決,因為它們背後都有巨大的火藥桶。 猶太建國理念中,把猶太人“受害者”的身份固化,因此認為使用任何武力都有正義性。在巴勒斯坦,也是如此。阿拉法特放棄和談,開始因地發打運動,也運用了同樣的理念,這是中東的死結之因。在武器面前,每個血肉之軀都是弱者;在國際關系當中,每個有所求的國家都是“弱者”,因為它要為自己的所求做出妥協。 以色列需要鄰國的安全保證,而不是一再“消滅猶太國”的威脅,需要美國的軍事和外交支持;土耳其需要加強與美國的貿易紐帶;美國需要土耳其的軍事支持,也需要以色列在中東護衛它想要的安全秩序——因此,設想美國可以讓土耳其或者以色列完全“聽話”,是非常幼稚的。但是這些相互的需要,會保證三者最終做出妥協。 但是,希望這個妥協不是再度忽視加沙。希望土耳其救援船隊的慘案,能把國際社會對加沙的關注再次提上國際社會的日程。忽視加沙的被封鎖,就是忽視一個今日世界和平進程裡最大的一個瘡疤,它將為中東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火藥”,並且將全世界捲入其中。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