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民間投資有望發力 | |
http://www.CRNTT.com 2010-08-04 08:00:10 |
顯然,中國投資型經濟的特征在可見的未來還不會改變,尤其是在經濟復甦階段,投資更是充當經濟發展的第一重任。在當前的財政和經濟形勢下,由政府更多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措施來看,未來投資發展態勢如何,主要看民間投資能否跟上,而民間投資發力,將助推經濟增長持續和結構調整。 文章認為,國務院這次明確了“新36條”的實施辦法與分工,可以看成是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轉型中的重要一環。從現實情況來看,一方面大量的民營過剩資本因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渠道而湧向房地產和大宗商品等投機市場,另一方面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因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的暴露而面臨著巨大的融資困境。因此,政府在清理地方融資平台、擠壓房地產泡沫和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動力的巨大壓力下,迫切需要引導民營資本流向原來由政府主導投資的相關領域。而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升級產業結構的長期戰略考慮,也需要引導民營資本參與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中國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和運行效率。 原來民間資本熱衷於炒房、投機,推動資產和大宗商品泡沫的投機行為,被認為是中國民間投資機會缺失的結果。隨著未來投資渠道的擴大,實體經濟吸引力會重新增強,會有更多資金回流到實體領域,經濟發展基礎會更健康。隨著民間投資活躍而來的經濟內在活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脫離“二次探底”軌道。 文章表示,從歷史上看,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一直是中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推動力,與5年前公布的“36條”(國務院在2005年8月12日印發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相比較,“新36條”要求向民營資本開放的領域有了更加具體的變化,開放的措施也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長期來看,隨著一系列有利於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的完善,中國的政府職能和宏觀調控的方式將發生轉變,中國民間投資在政策激勵下很可能很快會有大的進展。雖然未來一兩年經濟增速會因結構調整而有所回落,但中國經濟增長將因此大大增強持續性。而隨著各部委促進民間投資細化規則的密集出台,年內市場有望走出一波長升勢。希望市場各方積極關注民間投資重點領域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對泡沫仍然過高的房地產領域仍然需要謹慎。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