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紅利怎樣轉化為公共福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11:13:08  


 
  在這一點上,很多人特別是低收入者其實深有體會:一個月的工資本就所得不多,各項社保、稅費一扣,剩下可供開銷的收入也就所剩無幾了。社會保險一直被稱為“第二財政”,雖然被用於民眾養老、醫療等方面,但如果繳納比例過高,對民眾來說,就是一筆沉重負擔,這自然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公眾消費乃至生活質量。而倘若國家加大對社保的投入,降低個人及企業的社保繳納比例,則無疑會間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可在當下社保基金已然存在投入不足、空賬較多的情境下,這樣的預期恐怕也不容樂觀。不過,有官員也說了,不應過分擔心“空賬”問題,如果出現養老金赤字,將會由國家來兜底。但國家如何兜底,卻也讓人頗費思量。現在,有學者提出了由國企利潤填補社保缺口,或正不失為加大社保投入的好方法。

  不得不說的是,一直以來,“國企賺錢分給誰”一直是讓社會公眾糾結的課題。作為全體國人所有的國有企業,其投資收益理應歸屬全民所有,而按照最普通的市場經濟學常識,“誰投資誰收益”這樣的邏輯卻難在國企身上得到體現。學者秋風曾對此評論,由於國內的財政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增長型財政而非福利型財政,在這種模式下,財富的分配也必然傾斜於強者。這也極容易在福利分配上形成“馬太效應”,即收入較高的人獲得的福利越多,而收入最低的人獲得的福利越少,這實際上也形成了一種逆向的再分配制度。這樣的福利分配差距,在壟斷國企與普通企業之間尤為明顯。

  因此,收入分配要真正在國民收入公平分配上見真章,也只有首先實現從經濟增長型財政向福利型財政的逐步轉變,藏富於國不如藏富於民,以政府公共責任為國民福利兜底,首先就應以國有企業紅利分享全民這樣可行的福利保障模式,惠及民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