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博士“工廠” 讀博=賭博?

http://www.CRNTT.com   2010-09-14 09:34:09  


中國的博士教育似乎已成一架龐大的“文憑販賣機”。
 
  “提高博士質量,不僅要淘汰不合格的學生,還應淘汰不合格、不負責的導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說。

  在欠完備的制度下,讀博成了一場“賭博”。

最多的一個導師招了50個博士

  葉明在入學“第一賭”——選擇導師上就遭遇慘敗。

  他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信息不對稱”:誰會想到一位榮譽等身的長江學者會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放羊人”?

  導師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只是傳說,儘管名師的辦公室就在實驗室隔壁,但他通常四五個月都見不到導師一面,幾乎沒與他討論過學術問題,他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幾年間也基本沒開過研討會,沒任何傳幫帶機制。

  入學不久,另一位年輕老師開始輔導葉明。但一年不到,他就飛赴國外做博士後,又加之其興趣與葉明導師不一致,這期間的輔導“沒任何實質意義”。“從我的遭遇來看,學校對博士生的培養基本沒任何管控,導師的權力極大,又缺少監督和管理。”葉明說,儘管學校在發給學生的培養表里注明了一個由4至5人組成的培養小組,但流於形式。

  縱使深感“冤屈”,葉明也沒途徑可申訴,如果一定要找院校領導反映,他能預期的結果:更換導師或退學,轉成碩士滾蛋,而這些都換不回他已付出的青春。

  不過,葉明還不算運氣最差。當他讀到第六年時,終於“混到了畢業”,拿著學位證書“如喪家犬般倉惶”地離開了校園。他有一個運氣更差的同學,熬到第八個年頭,學校停發了補助,導師不指導,又沒資源支持,嘗試跟導師溝通,導師說:“你要讓我看到希望。”“我突然發現人真的可以無恥至極。”葉明說。

  還有一位導師,曾在研究生小組會議上公開表示:你們能不能畢業,做不做得好,都是你們自己的事,跟我無關。

  對本土博士的含金量,1982年畢業的新中國首位博士生馬中騏教授也不樂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