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雙手段調控市場預期顯微妙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1-26 08:35:18  


 
  第一種:市場預期掉頭,各種市場和價格對調控反應積極、強烈,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通脹惡化趨勢基本在年底左右得到控制。這是最好的結果,市場預期順利掉頭,通脹得到控制。而且下跌後,經濟層面的基礎還相對穩定(避免了遭受政策叠加的負面影響),後期經濟的持續增長還能夠支撐國內商品和資產價格。

  第二種:市場反應不夠積極,資產價格經過之前調整後,依然維持蠢蠢欲動的上漲勢頭,通脹惡化趨勢和資產泡沫沒有穩定控制的跡象。此時,有關部門只能再次加息,利率對經濟運行的負面作用滯後累加。

  第三種:在國內通脹盛行和資產泡沫維持的背景下,國際商品和資產價格繼續攀升,歐、美通脹逐漸升溫,美聯儲加息之門打開,全球貨幣政策周期轉頭。累加的調控政策對國內經濟勢必存在負面影響。

  第四種:通常利率政策的滯後期是6—8個月,即明年一季度,累加的利率調控對中國經濟的負面作用叠加並強烈顯現……

  因此,最好的、良性的情況是,市場對政府的姿態應盡快做出理性反應,價格順勢調整,物價基本得到控制,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才能夠穩定。良性的經濟增長,伴隨著良性的通脹,以及在此過程中漸進的、穩定的升息周期。

  文章指出,市場的反應和預期複雜而矛盾,節奏往往錯位。在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國內一些財經評論員和券商研究人士對再次加息的預期比較一致。而這與10月19日首次加息後的市場反應截然相反,當時市場預期利空出盡,年底再次加息沒有可能。顯然,預期在發生微妙變化。通脹預期轉弱,調控預期轉強,無疑對國內商品和資產價格利空。不僅如此,政府的高姿態也意味著階段性調控的重心發生變化——從穩定經濟增長階段性地調整到管理通脹上。換言之,政策的主次順序有所轉換,控制物價引導預期、收縮資金打擊囤積,已經成為年底左右的首要政策導向。

  整體上看,階段性宏觀管理重心的轉移和明確的調控姿態,將在四季度對國內商品和股市的價格趨勢產生利空影響。從最近幾次調控的間隔周期,以及行政和市場雙手段看,政府的決心堅定,倘若價格反應或市場反應持續鈍化,市場預期繼續錯位,後續的政策叠加仍存在空間(主要是貨幣政策)。但是,叠加後的政策效應將累積,滯後期過後,效果期的反應將是劇烈和快速的,不僅會給行情周期帶來更為猛烈的波動和振蕩,而且有害於經濟整體運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