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無人島,我做主

http://www.CRNTT.com   2011-05-05 12:41:27  


 
中國首位島主的“藝術經”

  這位有著15年島主身份的先行者告誡後來者,如果想賺錢,最好不要去買海島,因為當島主,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如果沒有人文精神與生態意識,千萬別買島,否則上島之日,便是毀島之時!”

  首席記者/楊 江 實習生/閆鵬飛

  舟山市普陀區塘頭鄉一個名叫“蓮花島”的無人海島因為島主15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耗資3000多萬元,終於打造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的藝術之島。島主今年62歲,是一名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院院長朱仁民,早在1996年,朱仁民就出資9萬多元買下了這座無人島40年的經營權,歪打正著成為中國第一位無人島島主。

  如今的蓮花島已經成為普陀區的一個永久免費參觀景點,800米的羅漢長堤上,306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雕像面朝佛教聖地普陀山的方向。這些羅漢是朱仁民依據當地漁民形象親手設計,並採用福建花崗岩雕刻的,羅漢長堤的終點是蓮花島,島上建有朱仁民國際藝術工作室與蓮花藝術館,礁石上,另有數十尊各式姿勢面朝大海的羅漢雕像,或蹺腿而坐,或翹首觀望,或默默頌經。

  蓮花島作為朱仁民的一件作品已經鐫刻在他的生命裡,他為自己取號“蓮花洋人”,“我要通過蓮花島這個作品啟迪世人如何與自然相處。”對於國人高漲的島主夢,朱仁民深感憂慮,“陸地賣完了,開始賣海島?買島直奔經濟利益而去實在可怕。”

  這位有著15年島主身份的先行者告誡後來者,如果想賺錢,最好不要去買海島,因為當島主,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如果沒有人文精神與生態意識,千萬別買島,否則上島之日,便是毀島之時!”

人與島的奇緣

  朱仁民對於海與島的了解深入到了血液裡,他自認為在中國歷史上,對島最熟悉的藝術家可能就是他了,沒有一個藝術家像他這樣從出生就一直在島上,與島共呼吸。朱仁民祖籍浙江玉環,外祖父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潘天壽,母親也是一名美術教師,朱仁民從小接受藝術的熏陶,4歲起跟外公學畫,7歲那年隨父母下放到舟山一海島生活了30多年,其間,他張網、趕海、打鐵、教書,多年與海的交往,讓他熟悉了海的脾性,也對海建立了濃厚的感情。

  朱仁民覺得自己是有慧眼與佛性的人,因為他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1966年的一天他坐在海邊,忽然發現對面一座海島很像一尊臥著的釋迦牟尼像,當時正值“文革”,普陀山上的上萬尊佛像被砸得精光,就連雕鑿在岩壁上的佛像也沒能逃過一劫,被炸藥毀掉。朱仁民沒有去砸佛像,而是偷偷保護一些文物,其中便有閻立本畫的普陀洋子觀音。“我畢竟是潘天壽家的人,懂得去保護這些東西。”

  1978年,朱仁民創作300米水墨長卷《大道海天篇》時,一陣頭暈栽下腳手架摔斷了腰椎。當時醫生斷定他再也站不起來了。受傷後,母親讓他在普陀山一座叫隱修庵的破廟中靜養。透過窗戶,朱仁民能看到一座孤島,有一天早晨,那島在海天之間的輪廓倏然間清晰,就像一座觀音像躺在普陀山與沈家門之間的海面上,獨立海天。朱仁民激奮不已,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島息息相關。

  4年後,朱仁民能撐拐走路了。他揣著300多元錢竟然走訪了15個國家和地區,走到哪兒,畫到哪兒,做景觀設計,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回來保護它。

  這座島就是現在的蓮花島,回想起當初的決定,朱仁民仍不覺得自己是為了實現島主夢而去買島的,他只是想把它買下來好好保護。

  上世紀80年代,朱仁民在《新民晚報》就普陀山東西兩邊驚現兩個臥佛的自然奇觀發表文章,遺憾的是沒有引起國人重視,依然有人要在這片海域填海、炸島。無奈之下,朱仁民只能爭取早日把島嶼買下來,而後來的事實也挺遺憾,他買下的蓮花島的這尊仰臥觀音保住了,而另外一尊面積更大的釋迦摩尼臥像卻永遠消失了。

  1992年,朱仁民回到國內,在中國美院任教,並開辦了中國最早的一家景觀藝術設計事務所。

  他開始上島勘測,當他登上這座孤島勘測時,滿目的荒草礁石讓他心疼不已,因為原有的海桐都被當地老百姓砍光燒柴了,而海桐在日本是被奉為神木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