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莆田的童養媳

http://www.CRNTT.com   2011-05-22 07:19:32  


 
從貴州到莆田

  并不是所有莆田童養媳都是“長樂子”、“閩侯子”,莆田還有許多叫不上什麼“子”的童養媳,均是被人販子從遙遠的外省拐賣至莆田。

  莆田北高鎮後吳村的彭清蘭被從貴州拐來時是1988年,年僅9歲。

  彭清蘭記得,那是小學二年級暑假的第三天,她同大嬸的女兒一起去20公里外找在六枝上班的父親。見到父親的第二天,她們在路上閑逛時遇到一個抱著兩歲左右男孩的中年婦女,操著當地口音。聽聞兩個女孩要去找爸爸,中年婦女便稱去的是同個地方,可以帶她們同往。連哄帶騙之下,中年婦女帶著彭清蘭姐妹坐車輾轉到了貴陽,同一名男子會合。坐了汽車坐火車,周圍的語言越來越陌生,彭清蘭也不知道到了哪裡。天氣越來越熱,中年婦女帶兩個女孩買了短袖上衣和新褲子。

  彭清蘭說:“那時并不是經常有新衣服穿,當時心裡還挺高興。”

  彭清蘭被賣到一戶人家,因為成天哭鬧著要回家,對方將她轉賣給了現在的養父母。在新家,彭清蘭有了新名字“吳玉琴”和新的3個姐姐、3個弟弟、1個妹妹—妹妹也是抱養的。

  與彭清蘭同村的童養媳肖光艶,也是7歲時被從貴州拐賣至此。她們倆經過《回家網》志願者的幫助,最終找到了在貴州的家人。

  今年4月,《回家網》志願者對莆田童養媳家庭進行了調查,做出《中國福建莆田童養媳問題調查》報告。該報告做了不樂觀的推算,認為莆田地區的童養媳人數在12萬-60萬之間。由於莆田2008年的在册人口只有300多萬人,如此誇張的數據引起一片駭然。

  今年4月,《回家網》第三次在莆田開展了幫助被拐(抱養)女的尋親活動。在與上百名尋親女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志願者們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尋親者認為自己是從長樂抱養的,且都稱被抱養時臍帶未斷或未滿月。對此志願者姚誠質疑:“媒婆說到底就是人販子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口拐賣分拐、運、賣一條龍,媒婆的行為涉及犯罪,因此沒有哪個媒婆承認自己帶來的這個孩子是拐來的,都說成是抱養。”

  據《莆田市志》記載,長樂歷來是人口拐賣的一個重要中轉站。1973-1975年從四川省流入長樂的婦女即有1020人,除了多數經介紹來此成婚,也有少數被人販子拐騙而來。四川省有關地、縣多次派工作組來長樂要求解救被拐賣的婦女。長樂政法機關協助工作組做好解救工作,并查處“人販子”44人。從1979-1983年7月,福建省共判處拐賣人口罪犯181人。

  同樣據《莆田市志》介紹,1983年8月福建省開展“嚴打”鬥爭,將拐賣人口犯罪列為打擊重點之一。累計至1995年底,12年裡,福建共判處拐賣人口罪犯2245人。

  彭清蘭記得,她被拐騙前,父親給她買了一瓶飲料。她沒舍得喝,藏在父親的櫃子裡。

  22年後,彭清蘭穿越1/4個中國大陸找到了貴州的父母,她也才知道,“爸媽那時一見到那瓶飲料就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