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努力增強全球經濟話語權

http://www.CRNTT.com   2011-05-30 08:13: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任總裁角逐正在升溫。5月25日,法國財政部長克裡斯蒂娜·拉加德(前)宣布將參選IMF總裁一職。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訊/伴隨著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因涉嫌性侵犯而被迫辭職,IMF總裁的接班人之爭也日趨白熱化。這從某種角度反映了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對“全球經濟治理權”之爭,但新興經濟體如何實現從全球經濟治理的“被領導者”向“領導者”的華麗轉身,目前看來仍然困難重重。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時評人鄧聿文文章表示,中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儘管自加入WTO以來,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快速發展大大提升了我們在國際經濟中的話語權,但與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地位相比仍不相對稱。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仍然是當今由西方主導“全球經濟治理”的“被領導者”。
文章分析,之所以會造成上述局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延續60餘年的現存國際經濟制度已形成深厚的利益格局,任何一個後加入者要想分割其利益,都會遇到美國、日本和歐洲等既得利益國家的百般阻撓。雖然一國經濟實力對獲得國際規則的制定權有較大影響,但如何運用實力很有講究,並非有實力就可以自動獲得權力,還存在著對規則的認識與把握。

  二是中國需要不斷完善自身,以避免給主要發達國家阻撓中國獲得國際規則制定權的口實,當然中國自身確實也有一定的改進餘地。例如,按照IMF的規則,作為特別提款權的貨幣首先是要流通的,而人民幣至今沒有充分國際化,所以人民幣仍未加入特別提款權。這表明,有些東西與一國的實力無關。

  三是與我們的部分應對失當有關。例如,要求少數主要發達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儘管這將有助於減少西方國家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指控和投資貿易壁壘,但也成為少數發達國家敲打中國並索取利益的重要籌碼。但這類談判一談就是10年,效果甚微。其實,在其他方面也存在著類似的應對失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