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現階段中國改革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8-12 10:48:42  


 
“國進民退”背後的文化基因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實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時,許多國有企業和資產被大量賤賣,當時的“民進國退”曾引起人們的憂慮。但這幾年,“國進民退”則同樣引起人們憂慮,甚至是更大的憂慮。

  如果說,“民進國退”是市場經濟早期雖不健康,但卻難以回避的歷程,那麼“國進民退”則折射了從體制到文化的的雙重問題。從經濟體制上看,如上所述,中國的政府職能還帶有相當程度的計劃經濟基因,因此“國進民退”對許多政府官員而言似乎天經地義。

  從文化角度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其實蘊藏著相當多與市場經濟不相匹配的基因。在中國百年現代化的歷程上,“國富民強”、“富國強兵”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真理,但“富”的主體永遠是“國”,而非“民”;市場經濟重視個人權利和契約精神,這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中完全沒有基礎;儒家哲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衍生出小家永遠服從於國家的觀念,要確立“民富”思想以及私權與公權的博弈,其難度可想而知。

  體制的原因加上文化基因,導致中國雖歷經三十多年改革和近二十年的市場經濟,但一有風吹草動,計劃經濟和“國富”的觀念立即死灰複燃。

  因此,中國現階段有兩個亟待理清和重視的問題:一、不能將政府職能轉型不徹底而帶來的政府強勢,與成熟市場經濟下的政府幹預功能混為一談——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中國可能會沾沾自喜於所謂的“政府幹預”或“中國體制模式”,而延誤了中國進一步改革的進程;二、須重視中國改革進程中計劃經濟思維死灰複燃的情況——這一體制上的痼疾,加上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中一系列與市場經濟不相匹配的成分,正在越來越多地使中國現階段的改革在表面前進的背後,陷入實質上的停滯乃至倒退。

  作者是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