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必過度責難中國的民族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1-09-09 11:43:36  


    
  ■ 中國民族主義真的能騎劫政府? 
   
  如此評判實際還牽涉到如何來看待中國的民族主義問題。中國人是否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激進民族主義勢力,並強大到可以“騎劫”政府的地步?我認為顯然過於誇張。比起一些國家如日、韓國內的民族主義來,中國主流的民族主義並不過之,更談不上政府屈服或者慫恿民族主義的問題。 

  的確,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民族自信心有很大恢復,一些人在一些具體的事件中,也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膨脹心態,甚至出現一些過激行為。但是,無論從被冠以為民族主義的一些派別和人物來看,還是民族主義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並未顯現出一種極具進攻性的對外姿態。相反,中國的民族主義,無論是思潮還是其現實表現,更多取一種被動的、防禦性的姿態,雖然有時也披著一層強硬的外殼。更重要的是,鑒於一些國家在崛起過程中民族主義所帶來的危害,中國的知識階層普遍不贊成民族主義,對民族主義素來不乏批評和批判之聲。有些批評還非常嚴厲,如將國內的民族主義,以“義和團”喻之。 

  中國知識層之所以普遍對民族主義不懷好感,如上所述,有著民族主義自身的因素在內,但也不能不指出,一些人出於自身理念之故,對民族主義有一種天生的成見在內,他們形成了對民族主義的某種固化印象,簡單地把民族主義等同於排外,認為民族主義是專制政權的幫凶,只會粉飾現實。在我看來,這種對中國民族主義的認識,是片面的。 
   
  ■ 民族主義者並非鐵板一塊 
   
  客觀而言,在近年中國與外國發生的一系列不愉快事件中,確實出現過盲目的排外情緒。但應該看到,作為民族主義的主流,是沒有排外思想在內的。對國家、民族利益的強調,儘管可能語氣強硬了點,並不表明就有意要排外,更不是要搞自我封閉。即使某些被認為排外傾向明顯的行動中,其排外的指向也很明確,或者針對日本,或者針對法國,或者針對美國,而不是籠統地指向所有外國,更沒有一個明確的行動綱領,完全是因事因情而起,看事情主要是由哪國挑起的。這樣的排外,是沒有目的性的,是針對特定事情而作出的一種情緒性反應。由此也說明,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外界挑釁的產物,與外國勢力對中國主權、領土完整和核心國家利益的干預有關。在這種挑釁面前,中國人如果沒有激烈的反應,那才奇怪。 

  至於認為民族主義不敢也不願批評國內的陰暗面,是專制政權的幫凶,政治上的犬儒主義者,也有失公道。民族主義是個大雜燴,誰都可以利用,不排除有些人就認為一切都是國內的好,或出於某些原因不敢去觸碰一些敏感的問題,或為當權者唱贊歌。但是,也有一些被冠之為民族主義的人士,也在為普通民眾爭民權、爭自由,對內政多有批評,看不到這點是不對的。即使從已經成為貶義的“憤青”來看,“憤青” 之“憤”,多是因不平而起。退一步說,就算民族主義回避一些敏感話題,其他主義就敢什麼話題都“言”嗎?真實情況恰恰是,民族主義在中國雖貌似具有一種意識形態的正當性,但一旦危及到政府的利益,像管制或打壓其他的主義一樣,政府對民族主義也同樣毫不手軟。 

  我在此不是要為民族主義辯護,更不主張極端民族主義,也向來反對政府有意識地利用國內的民族主義而達到某種非正義的目的。但我也一向反對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民眾的情緒和行為一概冠之以民族主義,然後加以鞭打的做法,以凸顯自己道義上的正確性。這實際是一種妖魔化或污名化的手法。對民族主義,應一分為二地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將民眾正常的情緒反應,看做民族主義,並無限上綱上線。 

  對民族主義演變成排外主義、種族主義,當然必須警惕。但是,從價值觀來說,民族主義對國家利益的強調,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只要還是以民族國家為構成國際關係的主體,就不會過時。即使從政治民主的角度看,作為一群具有共同理念的人表達共同立場,不管這種立場對不對,這種形式應該被認為是政治上的進步。 

  所以,對民族主義,應該抱著一種寬容、理解的心態去引導,而不是一味地責難。一味地責難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撕裂社會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