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金融體系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08:29:50  


 
  三是在低杠杆的後現代金融體系時代,金融將重新回歸實體經濟。

  文章認為,從世界經濟周期長波演進的視角來看,自18世紀後期發生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大體上經歷了五次長周期,而此輪金融危機則屬於“第五次”技術變革周期中的波動,是金融資本過度脫離實體經濟運行的必然結果。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金融機構、企業、政府和家庭部門都已進入全面的“去杠杆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對此前過度金融化的被動調整。這意味著,此輪金融危機的重要結果之一是要糾正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過度脫離的失衡狀態,重新推動金融資本向實體經濟回歸,並將財富的創造和增長建立在真實的生產活動之上。而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財富創造和惠及民眾的收入增長,下一輪的新科技革命也將孕育而生。

  四是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文章表示,最近四十年的金融危機史表明,隨著金融市場的日漸發達和複雜化,金融失衡不僅周期性地發生,而且與宏觀經濟的失衡彼此強化,這種強化使得經濟和金融長期持續、顯著地偏離長期標準。在金融體系順周期性的負面效應日漸明顯的情況下,為確保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在傳統微觀審慎監管的基礎上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已成為大勢所趨。

  強調宏觀審慎的監管理念認為,僅憑微觀層面的努力難以實現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監管當局需要從經濟活動、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行為之間相互關聯的角度,從整體上評估金融體系的風險,並在此基礎上健全金融體系的制度設計並作出政策反應。

  具體的變革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時間維度,即控制或降低金融體系的過度順周期性;二是跨部門維度,即控制或降低某一時點上金融機構的相互關聯性和共同風險暴露。宏觀審慎監管的主要目標是更加合理地檢測出系統性金融風險,增強金融體系應對衝擊的彈性,從而為實體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健的貨幣金融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