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知識精英流失全球第一

http://www.CRNTT.com   2011-11-15 11:58:34  


 
為了子女的未來 

  他們中的大多數需要褪去在國內“成功人士”的光環,回歸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們更多著眼於自己子女的未來。 

  在技術移民的世界裡,他們首先得適應謀生的艱辛與社會地位的落差。各國在制定技術移民政策時,都將本國急缺的人才類型作為優先考慮對象,如澳大利亞、加拿大青睞IT工程師和會計師。 

  但由於兩國各大公司只認可本國及北美的工作履歷,大多數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都無緣從事原先的職業。 

  剛到加拿大時,馬舒的謀職底線是“先當個經理,也是可以的”。以他在國內的公司高管背景,“無論如何不算過分”。 

  當看到一位在國內做IT工程師的朋友,在加國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餐館服務生,三天後還因表現笨手笨腳被開除時,馬舒“心都涼透了”。 

  三個多月後,他終於在一家電訊公司謀到銷售國際長途電話的工作。這名快40歲的新手,每天都要和小年輕一起競爭業績,每拉到一個顧客,獎勵2加元,如果足夠勤奮,一個月能拿到800加元(折合人民幣5191.28元)。 

  沒人知道他曾打理過資產上千萬的公司,也沒人在乎。每次面試時,面試官的態度禮貌而堅決,“雖然你在中國的工作履歷很吸引人,但對不起,這不算數。” 

  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內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教養良好,地位體面,收入可觀,這是中國技術移民的共性。相比二十出頭即赴美讀MASTER、PHD,畢業後留美工作的留學型移民,他們移民時年齡已在30~40歲,選擇餘地與競爭力都較小。 

  馬舒身邊的移民同胞,有的曾是大學老師,有的曾任公司主管,有的是技術骨幹,到加拿大後,他們成了卡車司機、超市貨櫃員、收銀員;一名好友,在一家公司做技術,表現頗受認可,卻十年未受提拔;另一名好友,在四十歲時,重返大學,現在正讀大一。 

  和普通大眾想象中不同,大量技術移民在國外的生活雖然平穩卻遠不如國內光鮮。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他們中的大多數需要褪去在國內“成功人士”的光環,回歸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們更多著眼於自己子女的未來,他們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夠在異國延續自己在國內的成功。“犧牲我一個,幸福後來人。”一位已經移民加拿大近10年的技術移民如此總結。 

  也不是每個中國技術移民都想得開。2005年,讓加拿大移民圈內轟動的兩起事件,一是湖北省前理科狀元讀完博士後,只在一家工廠找到一份體力工,跳樓自殺;另一名中國博士在被公司辭退後,跳橋身亡。 

  馬舒覺得,這都是讓中國的教育給害的,“尊卑貴賤意識太深”,“生而平等的價值觀已經滲透到西方人的骨子裡”,在馬舒印象中,在餐館遇到對服務生大聲呵斥的基本都是中國人,“加拿大人很詫異,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儘管謀生艱難,儘管這兩年澳、加開始收緊技術移民政策,申請移民的中國公民不減反增。美國移民局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大陸共有4萬人加入美國籍,移居其他國家的移民總數也在4萬左右;在新加坡,華人總數約占全國人口75%。 

  馬舒至今保存著2001年初到加拿大的一份報紙,上面刊登著當時的加拿大總督(相當於中國公安部長),多用了15000加元(約10萬人民幣)裝修辦公室,被媒體曝光,道歉無果,只好引咎辭職。 

  雖然一度從事藍領工作,馬舒與朋友從未感到尊嚴因此受到損害,住房價格合理,多倫多居民曾一度抗議當地樓市被大量湧入的中國富人炒高;重新念大學的朋友,享受加國政府的教育補貼,每月2000加元足以支付學費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費。“你現在能理解我不後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