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和田玉:注定破滅的神話

http://www.CRNTT.com   2011-11-21 12:12:10  


 
和田玉市場魚龍混雜,賭料高手大跌眼鏡

  除了新疆和田外,青海、俄羅斯也都產玉,市場上統稱為和田玉。張繼光指著桌上的幾塊玉料給記者講解如何分辨。他介紹說,在玉的質地細膩滋潤方面,工藝界有許多用語來表示缺陷,反映玉的質量。如“陰”,即玉有陰暗的感覺;“油”,即非凝脂的油性感覺;“嫩”,即透明度大但不靈,有妖嫩的感覺;“幹”,即不潤;“瓷”,即如瓷一樣。有了這些表現,質量就不好。

  在玉器行當中,有一種技巧叫賭料。因為和田玉在開採出來時,大部分都有一層風化皮包裹著,看不清裡面料的好壞。這時,有經驗的辨玉行家就能通過皮色斷定裡面料的質地,這就是賭料。

  年輕時的張繼光是個敢闖的人,剛到廠裡時,他就因為一次賭料而出名。當時車間在加工一件瑪瑙,但厚厚的皮讓人無法判斷究竟從哪兒開始切割。如果貿然切割,整個瑪瑙就廢了。面對這塊料,車間主任、老師傅都說張繼光指出的位置不能切,但在他的堅持下,一鉈下去,果然沒事。這之後,別人是十賭九輸,他卻是十賭九贏。

  但,隨著和田玉價格上漲,現在真正的和田料越來越少,大量的青海料、俄羅斯料充斥其中,這讓有著20多年辨玉經驗的張繼光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今年5月,張繼光在和田看上了一塊半米見方的俄羅斯料,從皮色上,他判斷裡面是碧玉。如此大的碧玉比較少見,張繼光在腦子裡已經構思好了可以用它做一面屏,於是毫不猶豫地花6萬元買了下來。但回到北京用鍘鉈剖開後,裡面是塊石頭。

高換手率和大量“菜鳥”讓砌墻磚變成奇貨可居的寶貝

  20多歲時,張繼光曾離開北京玉器廠,一個人去南方一家私人玉器加工企業打工。那時,他也去過和田,但不用和玉料販子打交道,每天都住在礦上。礦上挖出了玉料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他。可以說一直到2003年的時候,大多數的維吾爾族人還不知道和田玉的價值。那時,在和田一些鄉村經常能看到當地老百姓的院墻中有一塊塊帶皮的和田玉。

  那麼,和田玉為何在短短幾年內,從砌院墻的材料變成奇貨可居的寶貝呢?

  張繼光告訴記者,其實,和田玉自古就是珍稀之物,只不過長期的封閉環境,使當地老百姓沒有體會到和田玉的價值。和田玉由於顔色和質地優良,且數量稀少,被譽為是中國的“國石”。自秦朝建立到清政府被推翻,和田玉就一直是“帝王玉”。皇宮內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別是象徵皇權的玉璽,其中絕大多數是和田玉。

  和田玉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它的溫潤品質無以倫比,更因為他的開採難度。古代上等和田籽玉年產量只有幾十公斤,采玉人進入昆侖山,十進九亡,可見艱辛程度。作為一種文化礦產,和田玉的儲量是有限的。

  從2004年起,和田地區政府牽頭開始舉辦和田玉石旅遊文化節,隨後兩年又搞了兩屆和田玉文化學術研討會,目的是想借這些活動吸引外來投資。當年,和田地區的GDP就增長了11.1%,財政收入增長63.7%。之後,隨著和田玉被制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徽印,和田玉的投資價值再次被眾人關注。挖玉的人越來越多,現代化的機械采挖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和田玉資源已經開採完,產量的急劇下降也助長了價格上漲。

  在張繼光看來,今年和田玉價格漲得有點瘋。他指著一塊料問記者:“你看這料怎麼樣?”記者眼前這塊料十分白,但質地似乎沒有其他的和田玉潤澤。張繼光告訴記者,這種料叫95料,是最近一兩年才出現的。以前人們都不認,象北京玉器廠這樣的大型玉器加工企業從不進這樣的料,可是今年95料卻因為色澤高白而被炒得火熱。

  在採訪中,張繼光告訴記者,玉料的換手率增加和囤積居奇,也是和田玉價格瘋漲的主要原因。因為挖玉的人基本都是維吾爾族,所以玉石首先在維吾爾族人手中交易,一般要經過若干手之後,才到了漢族玉販子的手裡,再賣到玉器店或者內地。做玉石交易的人越多,轉手越多,價格抬得也就越高。

  現在有很多玩家,盲目追求一手料,認為直接從維吾爾族人手上拿料,可以把中間商家拋開省不少錢。這也是目前市場價格飈升的重要原因。其實,最後受害的還是玩家自己。目前已經有很多維吾爾族人不怎麼願意和行裡人交易,有東西先要“吊”著,等“菜鳥”來,開個離譜的價格,“宰”一個是一個,玉價飈升,一定程度上也與此有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