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維迎:特權資本是強盜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2-01-09 11:43:57  


 
承擔責任的能力

  除了創造價值的能力,利潤另一個特別需要強調的能力是承擔責任的能力。

  企業家賺取利潤的同時要為所有員工承擔連帶責任。以飯館老板為例,假如客人吃飯時發生食物中毒,經查是飯館沒把菜洗乾淨,這時候出來承擔責任的首先是飯館老板而不是洗菜工。

  什麼叫老板?找不到別人的毛病,就都是你的毛病,這就是老板。什麼叫員工?找不到自己的毛病就都是別人的毛病,這就是員工。所以對老板而言,只要企業出問題了,責任就全是你的,這就是利潤承擔連帶責任的第一個含義。

  第二個含義是,老板不僅要對本企業品牌承擔責任,還要為所有上游企業承擔責任。比如一輛寶馬車在高速公路上出事故了,經查是原材料的問題,在供應鏈上還有相當長的鏈條,那麼誰來承擔責任?就是寶馬公司自己——大企業才能夠承擔這樣的責任。所以企業能做多大,依賴於企業家承擔的責任有多大,做到這一點要建立制度。

  舉一個例子,三年前,中國乳製品行業爆發“三聚氰胺”事件,但始終沒有找到很合適的責任人,最終抓起來的是沒有能力為奶牛和奶站承擔責任的人,因為他沒有能力控制企業的行為。再比如阿里巴巴,其CEO馬雲應該能為幾千員工承擔責任,這需要阿里巴巴有全面的內部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完成對員工行為的監管。

  需要說明的是,利潤的兩個基本含義——創造價值和承擔風險,二者是相互關聯的。

重新認識“壟斷”

  我們看到,企業資產越龐大,分工就越細,技術更新速度也就越快,財富增長也越快。但是買者與賣者互不相識,資產再龐大也需要找到一種建立信任的機制,那麼我們該如何維護聲譽?

  以麥當勞為例,我們沒有辦法認識在麥當勞工作的每個人,但我們只需要認識麥當勞的產品就可以了。因為麥當勞在內部建立員工的行為規範,通過大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我們就更容易對它形成信任。

  為什麼大企業往往更成功?因為小企業的內控機制是很難在市場上建立起信任的。就像我們難以想象,假如13億人每人都有自己的企業和品牌,我們最後能夠信任誰。所以,對任何一個行業而言,類似於寡頭競爭的市場格局才更容易建立信任。不論是哪一行業,最後總是大企業能夠實現更多利潤,這一道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我講大企業,並不是說壟斷才能達成責任。我認為只有政府的強權才算真正壟斷,除此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形式的壟斷。在我看來,現在從經濟角度定義的“壟斷”是完全錯誤的,不能把競爭帶來的東西當作壟斷。由於我們把這一概念理解錯了,因此經常盯著這些大企業找“壟斷”的毛病,找定價的毛病。其實只要大企業給消費者帶來了新的價值就可以,不需要政府參與過多,在這裡面花時間沒有意義。

  關鍵的問題是,政府自己不能壟斷,不能自己去搞“特許”(真正的壟斷其實就是“特許”的意思)由於大企業承擔著很多連帶責任,實際上沒有一個行業最後能變成一個企業。當某個企業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甚至擴張到全球的時候,死氣沉沉的壟斷肯定讓企業走上死路。這就是資本的魅力,它促使你不斷創新,不斷帶來新的消費體驗。

  因此,看待這一問題,從它給社會帶來多大價值的角度出發才是較為恰當的,因為每個人賺的錢不會大於你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如果對社會有損害的話,你就更不可能賺到錢。

  當然真實情況未必如此,原因就是開篇講到的重要現實:人類會犯錯誤。錯誤無非來自於兩個原因:一個是“無知”,我們必須承認人類是非常無知的,但不要歸結於某個人幹了壞事就是心壞;第二是“無恥”,明知道做有些事是在害人但還是做了就是無恥。應當注意區分這兩種情況,這樣才能讓我們能更好地看清問題。比如製造假冒偽劣產品,它來自於“無知”,同時也來自於“無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