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白鹿原》編劇批文化界充斥著混亂價值觀

http://www.CRNTT.com   2012-03-12 14:19:55  


《白鹿原》演員陣容
《白鹿原》編劇 蘆葦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訊/“中國電影最缺的是文化品質和精神指向,這並不是電影的問題。整個中國文化界都充斥著價值觀的混亂……中國很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價值觀混亂,價值觀實際上是電影的指向,一定會引導電影的品質。”電影《白鹿原》編劇蘆葦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電影《白鹿原》從柏林回來,捧得的是一尊攝影獎,也許讓中國影迷稍有失望,這部電影從去年開始陸續放出作家觀影報告、劇照、送審進展的消息,卻遲遲沒有揭開真面目給國內觀眾一看。

  對影迷來說,《白鹿原》也許是熱門話題,對蘆葦來說,卻是十幾年都沒有放下的任務。他受邀成為劇本編劇,帶著項目到處游說,推薦了王全安擔任導演,為了劇本七易其稿。他是《白鹿原》背後不能被忘記的人。

為《白鹿原》找過陳凱歌張藝謀

  1993年,長篇小說《白鹿原》問世,評論界和讀者都給了熱烈的反饋,境況是名副其實的“洛陽紙貴”,一度傳說在西安被交警攔下只要拿出一本《白鹿原》即可放行。早在小說風靡的上世紀90年代,當時身為西安電影制片廠廠長的吳天明就準備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請來了同在西影廠的編劇蘆葦,《白鹿原》的原作者陳忠實也找過蘆葦。

  蘆葦生於北京,卻一直覺得自己是陝西人,接到拍《白鹿原》的任務,他說“意義重大”:“我們都是陝西人,對鄉土都有自己的情感,提到這個題材陝西人都會熱血沸騰。”

  蘆葦接下了《白鹿原》編劇的任務,這部電影卻命途多舛,很長一段時間里,《白鹿原》這個題材無法立項,是不被許可操作的。吳天明沒有折騰出《白鹿原》,對小說有深厚情感的蘆葦帶著這個題材在電影圈里到處游說,希望有人能把電影拍出來。蘆葦找過陳凱歌,專門請他到西安電影制片廠去過一次,陳凱歌當時正在做別的片子,時間無法協調。蘆葦也找過張藝謀,一開始張藝謀說考慮考慮,隨後張藝謀接下了奧運會總導演的任務。2004年蘆葦看到了王全安的《驚蟄》,這個農村姑娘進城再回到農村的故事打動了蘆葦:“王全安把農民的質感拍得很好。”於是蘆葦推薦了當時還算年輕導演的王全安來執掌《白鹿原》,給他找了後期製作資金,“希望他能夠把《白鹿原》的大梁挑起來”。

  推薦了王全安,這部電影依然無法順利啟動,2005年,因為資金無法完全到位,《白鹿原》不能立項,組建好的《白鹿原》班底只好做了《圖雅的婚事》,蘆葦是編劇和策劃,王全安是導演。

  無心插柳,《圖雅的婚事》意外成了王全安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直接衝到柏林拿下金熊獎。這部電影的成功也被外界視為王全安順利開拍《白鹿原》的有力幫助。在蘆葦看來,當時的王全安是中國電影環境下“獨樹一幟”的人,《圖雅的婚事》勝在“價值上的堅守”。

  2005年年初《白鹿原》的劇本終於獲得通過並立項,開拍時間尚無定期,據媒體報道是:“因劇本改編和投資方產生分歧而擱淺,最大的問題還是劇本不能令導演滿意。”其間又說有投資糾紛。如此直到2010年,《白鹿原》終於開機,據稱投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