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楊立憲:把握先機深化和平發展局面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30 00:21:43 |
所謂“社會融合更加平常”,除了應進一步創造條件促成兩岸民眾自由往來,促進兩岸民眾相互通婚求學經商和交流交往,保障台商、台屬、台幹、台生以及“陸配”、陸商、陸客、陸生等的基本人權,努力減少乃至最終消除相互歧視性的規定與做法;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婦女、工會、農漁會、民間社團、基層組織、政黨和各行各業之間的大交流;加強兩岸合作打擊犯罪,保障交流秩序;加強對突發事件的協調處理,保障兩岸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 促進兩岸人員交流交往和社會融合的目的,應是增加兩岸民眾同文同種、同宗同族的歸屬感,化解因歷史錯誤、長期政治對立而造成的兩岸民眾的情感隔膜和敵對意識,為中華兒女提供較為和諧的交往、生活與工作的環境,促進兩岸同胞的大和解、大團結。目前兩岸同胞大交往的局面只是初步形成,距離全面自由的交流、融合尚差很遠,兩岸都有一些障礙和阻力有待克服,未來四年應力爭有更大的突破。 所謂“和平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普羅大眾”,是指應改變目前台絕大多數民眾對兩岸和平紅利“無感”或感受不深的情況,讓和平發展的好處切切實實地體現在台灣的就業率、經濟增長率、薪資增長率、社會保障率、族群融合、貧富差距縮小、社會公平正義上,與絕大多數普通民眾的生存福祉掛鈎。 所謂“和平發展的路線不再因島內政黨競爭而有改變之虞”,主要指要通過和平發展紅利普惠大眾使和平發展路線更加深入人心,使“台獨”分裂路線和兩岸對抗主張更加沒有市場,使民進黨認識到要想重新執政必須務實調整觀念與做法、向主流民意靠近,使台灣的“立法機構”成為理性務實辨論之場所,使每一場重大選舉都成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全民教育運動,從而能夠經受住島內政黨競爭的考驗。簡言之,就是要造成和平發展路線不可逆轉之勢。 顯而易見,在上述諸方面中,政治互信是基礎和保障,決定其他各項指標的進展速度、品質、面貌與成敗,兩岸執政當局必須慎之又慎、小心呵護。其他各項指標是對兩岸政治互信程度的檢驗與落實,互信度越高,“克難前行”的動力越足,和平發展的紅利就會越滾越大、越生越多,受惠民眾面就會越來越廣,和平發展就越有保障,進而形成良性迴圈。相信有前七年國共兩黨互動的經驗,有馬英九執政第一任期兩岸互動的經驗,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應該能夠行穩致遠。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