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一個知青對歷史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06-09 09:07:57  


 
2、文革期間被上山下鄉的不僅僅是知青

  1968年,那年在把全國1700萬知青打發農村的同時,就開始打發黨政機關幹部、科技人員和大專院校教師了。

  發動文革之人於1968年9月30日為黑龍江“柳河五七幹校”寫了一則批語。寫道:“此件可在《人民日報》發表。“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 

  姚文元寫好按語,報送審閱。毛澤東批示:“可用。”10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柳河“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的報道。同時刊發了姚文元寫的編者按,讓全國學“柳河五七幹校”把大批幹部和知識分子弄到偏僻山溝和荒野去墾荒建農場。一時間,“五七”幹校在全國到處“開花”。

  去幹校的人無論資歷、級別被統稱為“學員”“五七戰士”。他們中間有黨政機關幹部、大大小小的“走資派”、科技人員、大專院校教師、“反動學術權威”……。

  他們被不分年齡、性別,統統按照軍隊編制,編到劃定的連、排、班,由軍宣隊或工宣隊管理。過軍事化生活,出工、收工,必須整隊呼口號,唱語錄歌;要“早請示、晚匯報”,一日數次集體齊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學習內容是體力勞動:開荒、修渠、打井、蓋房、種田、挑糞、養豬、做飯、挑水、……一句話要求自食其力。有很多人因不堪重負,被勞累折磨誘發的疾病致死。 

  1969年春季,我去過一趟建在盤錦地區的遼寧省五七幹校。因父親下放到這幹校勞動。由於駐地失火燒掉被褥,准許我給父親送被子。下火車又搭解放卡車在荒草甸的土道跑了2、3個小時,才找到那個叫“勝利塘”的地方,這裡本是無人區,原遼寧省委的幹部被弄到此地開荒種地。

  父親是老紅軍當年已經52歲了,父親來幹校半年多的時間都在修水渠挖土方、幹重體力。我見到許久未見的父親,看到他消瘦的有些脫像,身上的衣服鬆垮得已經不再合體,體重掉了不止20斤。盤錦地區多是鹽鹼地爛泥塘,開荒必須修渠排水,重體力勞動、夥食差、睡眠不好是父親消瘦原因。

  按理說幹重體力勞動,睡眠應該好。父親告訴我幹校規定,起夜時必須兩人一組互相監督,和他一組的那人每天起夜數次,每次都要把他喚醒陪同,因此睡眠不好。

  我到時正值水稻插秧季節,父親從腳到腿全部紅腫潰爛,看了讓人心酸。聽說是整天泡在施過化肥農藥的水田里幹活所致,我曾到附近小鋪買了一雙稻田靴,逼著父親穿上。

  父親住宿條件很差,數百人住在 “地印子”里,陰暗潮濕,空氣污濁。他們的“地印子”是就著水渠建的半地下室,房頂是一面斜坡。房蓋一頭搭在水渠堤壩上,另一頭則搭在離地2尺高的窗戶上,窗戶以下的牆壁是挖下去1.5米深的狹長大坑的坑壁。而狹長的大坑就是住屋。在大坑靠窗一側,用木板搭成通鋪,通鋪很長一眼望不到邊,大鋪和山牆(水渠堤壩)之間留有兩人寬的通道。當晚我就住在這大鋪上,估計那天大通鋪上睡有200多人。原省委書記李荒、徐少甫就住在離父親很近的地方。

  1970年初,遼寧省又帶頭停了盤錦五七幹校,送大批幹部和知識分子去走“五七道路”,所謂走“五七道路”,是江西經驗,即讓大批幹部和知識分子帶著家眷直接上山下鄉。把這些人全家由城市攆到農村,讓他們下鄉插隊落戶,世世代代務農。

  下鄉插隊落戶的幹部實行“五帶”。帶黨、團組織關係,行政關係,工資關係,戶口糧食關係和家屬。到1970年2月底,遼寧全省共有10萬名幹部,9千名工人,連同25萬名家屬被下放到25個縣(旗)516個公社“插隊落戶”,其中老弱病殘幹部5885人

  當年,我在遼寧北部的一個窮山溝---已經走“五七道路”的家里,閱讀過一份周恩來總理的內部講話,講話內容是“五七幹部”的安置工作。周總理在講話中,明白無誤地說“五七幹部”的生活待遇:第一年發工資,第二年發補助,第三年要自食其力。

  這份中央文件是母親拿給我看的,母親1938年參加革命,她是革命戰爭的幸存者,在革命隊伍里長大成人的,向來對黨忠心耿耿。但是,那天她拿給我這份文件看時,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狡兔死走狗烹,以後我們就是農民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