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何“忽悠者”在中國如魚得水?

http://www.CRNTT.com   2012-06-26 11:24:32  


 
  這讓我想起來兩個人,一個是盧俊卿,一個是丁海森。前者是因女兒“盧美美”炫富而被挖出來的一名政商掮客,其執掌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一家在香港花1萬港幣注册的皮包公司,在內地搞“論壇經濟”到風生水起;後者的頭銜也是讓人目不暇接:《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總編輯、《世界經理人周刊》和《世界企業家》總編輯,他甚至還自己注册了聽起來很酷的《華爾街郵報》,而所有這些名號都是為他的斂財工程“世界品牌實驗室”開路和服務的,這是一家同樣以搞論壇和如“亞洲500強品牌排行榜”一類排名為主的商業機構。

  盧俊卿的致富路徑被曝光後,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而丁海森呢,15年前媒體開始揭露其騙局,但直到今天,他仍然活得很滋潤,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媒體明明知道丁氏排行榜真相,有時卻還是會去領獎,作為在傳媒行業品牌實力的一項榮譽。丁海森一邊經營著自己的“品牌”,一邊偷著樂,現在他旗下“雜誌”的數目更多,不久前還搞了一個“中國10大超級豪宅排行榜”。

  很明顯,不是我們的智商不夠高,不是我們的甄別能力有限。在消費主義盛行,和“重名號、輕內在”的商業文化中,排行榜上的虛擬名次,和以“最××”為噱頭的各式獎頂,有時像偉哥、有時則像大麻一樣為從下至上的市場主體所尊崇;而當有政府官員來為這些排名捧場或有意無意“正名”時,整個國家就呈現出一種“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半癲狂半魔幻色彩的特征。

  這種癲狂和魔幻吹出的色彩斑斕的泡泡,就像股市裡的遊戲。交錢上榜者好比上市公司,歐陽坤、盧俊卿和丁海森們便是“股市紅嘴”(相對於黑嘴),收人錢財,幫人吹牛。但靠炒作而噴發的股價終有一天掉頭向下甚至一瀉千里,那時真正的埋單者便是中小散戶,它們對應的是市場上的普通消費者。當然上述三人當中,盧俊卿要比歐陽坤和丁海森更甚。前者玩轉政商關係,從一開始就是在侵占公共利益。而後兩者只不過是商海中的“深度鑽營者”,有的時候遊戲的特征便是“願者上鈎”。

  當“世奢會”成為眾矢之的時,歐陽坤曾拿胡潤說事:“胡潤給中國企業家排名,因為他是洋人,大家相信他,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給世界奢侈品牌排名,大家就說我是騙子。”這個邏輯乍聽起來有一定合理之處,胡潤也曾說過在他受到威脅時,他的外國人的身份無形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如果把胡潤制榜的商業密碼歸結於他是個外國人,要麼是高估了外國人身份的能量,要麼就是在偷梁換柱。

  胡潤當年從和《福布斯》合作發榜,到單獨制榜,到同樣包含有民營企業品牌價值榜在內的一系列胡氏榜單的現在,13年過去了,他榜單這一塊業務的商業化程度其實不高。4年前我和胡潤合作出版一本圖書時,曾有兩三家機構找到我,希望我幫其咨詢一下胡潤是否可以把其中一個或幾個榜單“外包”給他們。

  我沒有去幫著打聽,因為我了解胡潤是典型的歐洲人的價值觀,視工作為一種樂趣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單純的實現財富積累的工具。但到中國人這裡,一切都變了,中國人做事非常有目的性,熱衷於“技術路徑”上的“創新”和“突破”,如果像歐陽坤一樣找到實現通達路徑之前的人生幾多崎嶇,就更加注重“投入產出比”,希望短時間內賺個盆滿鉢滿以彌補當年吃過的苦,所以就算再給歐陽坤以機會,他一樣學不來也不會學胡潤那一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