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老外講述混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難混

http://www.CRNTT.com   2012-06-28 12:36:13  


 
  中國人的新態度

  不過,戴亮發現,一切正在改變。

  戴亮說,2005年左右開始,老外變得不像他剛來時那麼“寶貴”,再沒有人找他當模特,因為更多專業的外國模特進入中國。“中國人開始區分,這個老外是唱歌的,不是當模特的。”

  這時候再上電視節目,當戴亮提出唱自己原創的中文歌曲,節目導演會說:“這個人有想法,唱唱看。”

  到2010年以後,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讓更多的中國人見識了更多的老外。記者採訪2010上海世博會時發現,許多外國國家館的工作人員都是中國通,這些人不僅漢語流利,還深諳中國交際之道。幾千萬中國遊客,在世博會上與各色老外“抬頭不見低頭見”,對於出國機會不多的內地人來說,是難得的體驗。

  最近一兩年,戴亮感到,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發生了進一步改變。“中國人發現,原來老外裡也有好人、壞人。”特別是西方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蕭條,讓中國人自信心膨脹,老外在一些人眼中,從“貴賓”淪落為淘金者。

  這樣的評價,讓老外們原本享有的優待,變得越來越少。與10年前相比,戴亮的人生變得“正常”,這種生活讓他感到踏實。他要為自己的演出奔波,要通過演出贏得更多人的喜愛,他必須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現在,一個老外來中國,如果他沒什麼本事,他就什麼都不是。”戴亮慶幸自己來得比較早,比後來者更了解中國,而且有自己的特長。

  如今的中國,越來越難混。

  戴亮在上海管理一個非營利機構,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我現在需要招聘一名職員,我打算付給這個人每月5000元的工資。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法國人來應聘,我很可能要中國人。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他們外語水平很高,這個工資水平對他來說也還可以,而且中國人很勤奮。我為什麼要招這個法國人呢?除了可以跟他用法語聊聊老家,他沒有更多的優勢。”

  事實也的確如此,戴亮接納過一個法國女孩做實習生,沒多久,她就回國了。對於這個女孩來說,她在中國沒什麼優勢,還不如回國過得自在。

  華波同樣知道,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會說繞口令就能成名的時代,他打算在碩士畢業後攻讀博士學位。他的目標不是與老外們競爭,而是與中國人競爭。

  現在,中國人更能接受老外們的評價。七八年前,戴亮在電視上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喜歡中國嗎”、“你怎麼學中文的”,現在,他常被問“這個事情如果發生在法國,你們怎麼看?”

  日本人吉井忍,在中國媒體上撰寫專欄,內容涉及在中國的生活,也偶有對中國社會現象的評價甚至批評。如果回到20年前,中國讀者恐怕很難接受一個老外的“指手畫腳”,更別說是一個日本人。

  因《尋路中國》而被中國讀者熟悉的美國人何偉,1990年代以志願者身份到內地小城涪陵當老師,他描寫中國生活的第一本書是《江城》,之前在台灣出版。《尋路中國》在中國內地風行以後,何偉發現,中國內地讀者已經不再那麼“脆弱”,他們不再回避他筆下的“社會陰暗面”,甚至對何偉挖掘的社會細節十分喜歡。《江城》簡化字版終於在今年與內地讀者見面,事實證明,並沒有多少人反感這個老外對中國的的嬉笑怒罵。

  正如戴亮所說,外國人在中國的境遇,與中國人的態度有很大關係,而中國人如何看待老外,取決於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看起來,老外們的“貴賓”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但是,排斥與鄙視,同樣是一種“畸形”。

  採訪結束,戴亮跨上白色助動車,融入上海淮海路湧動的人潮中,隨著中國社會的開放,老外注定越來越“平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