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限制車牌的隱喻

http://www.CRNTT.com   2012-07-25 10:56:09  


控制車牌真的能够緩解交通擁堵現象嗎?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訊/“目前針對汽車牌照所設定的種種限制,都是地方政府在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這一宗旨下的行政行為。但是從目前的實施效果來看,這些行為的效果乏善可陳,既無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又在實踐中導致了各種身份歧視,將原本屬於市場調節的財產行為異化成為行政支配的福利。更為重要的是,此種限制一旦被各地政府效仿,那就意味著政府權力的無限擴大…”華聲在線日前刊發評論員傅蔚岡的文章“限制車牌的隱喻”,全文如下:

  繼廣州對車牌實施總量控制後,上海也傳出要對外地車牌限制的消息。上海是國內最早開始進行牌照限制的城市,從1994年就開始對汽車牌照數量進行總量控制,以價高者得的方式對牌照進行拍賣。通過這十多年的牌照拍賣,上海的總量控制似乎有效。一個明顯的證據是上海人口密度高於北京,但私家車的擁有量遠低於北京,北京汽車保有量近500萬輛,而上海這個數字是300萬輛。上海的經驗讓不少城市認為通過控制汽車牌照就可以緩解路面交通,於是就有了北京、貴陽和廣州的限牌行動。

  控制車牌真的能夠緩解交通擁堵現象嗎?至少從上海來看,效果並不那麼明顯。因為單個城市之間的限牌並不能夠禁止外地車輛的流入,本地居民可以選擇上外地車牌在本地通行,目前上海私家車中本地牌照和外地牌照的比例為1:2左右。不斷增加的外地車牌,導致原先通過控制車輛來達到緩解交通的目的徹底落空。

  針對不斷增多的本地居民上外地車牌的現象,政府的動作就是聯合周邊城市禁止上上海車牌。同時還設置了針對外地車牌的行使時間限制:比如上海在上下班高峰期禁止外地車牌上高架,北京也有類似的舉措。但是,這些措施能夠限制外地車牌的數量嗎?顯然不能。因為40:1的搖號和高達6萬的車牌價格,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選擇在外地上車牌,從而導致限牌政策的無效。而在北京,一個新的行當也隨著車牌搖號制度而誕生,那就是一些有搖號資格的人將其資格有償轉讓給那些沒有搖號資格的居民,據說這筆費用目前已經漲到了1.5萬元。

  不過,限牌政策之所以不當,並不僅僅是因為它從效果上看是不足取,更重要的是因為針對車牌的限制並不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

  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從車牌的法律屬性開始談起。從法律上來說,車牌就是一輛車的所有權憑證,即通過這個車牌號界定你我之間的權利,從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麼,申請車牌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條的規定,需要滿足以下要件:“(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二)機動車來歷證明;(三)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機動車進口憑證;(四)車輛購置稅的完稅證明或者免稅憑證;(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機動車登記時提交的其他證明、憑證。”

  如果從這個規定來看,獲得車牌並不需要額外的搖號,也並不需要拍賣。事實上,自上海開始實行車牌拍賣以來,該規定的合法性爭議一直存在,尤其是在2004年《行政許可法》實施以後。《行政許可法》第17條明確指出,“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範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而根據第16條第四款的規定,“地方性法規為實施上位法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很明顯,《道路交通安全法》並未對機動車牌照的獲得做出另外的規定,由此可見,《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13條規定的“本市對車輛號牌的發放實行總量調控”有違背上位法的嫌疑。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