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需要有理智的愛國心

http://www.CRNTT.com   2012-10-15 11:14:20  


 
  ■ 民族主義思潮中的自由主義和激進左翼
 
  數千年來,中國社會雖然一直有比較強大的專制政府,但是,中國人並沒有作為單一民族國家的概念,因而國人並無十分清晰的民族主義意識。直到近代以來,特別是在19世紀,當中國開始與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大規模接觸,國門大開,軍事大失敗和經濟上的強烈反差深深地刺激了國人的自我和族群意識,許多人了解到自身利益與一個強大的政府和國家密不可分,才產生了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西方文化、科技和思想傳到中國以後,與中國社會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互動,引發了中國人對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的反思,力圖自強。這與傳統的帝國意識有著重要的差別,這是在國際比較和互動中重新了解國家與民族的地位和命運。
 
  在這個過程中,民族主義也成了一個重要的思想武器,但它的思想基礎從新文化運動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存在著複雜的因素,大致可區分為自由主義和激進左翼思想這兩面。

  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高潮的新文化運動由一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發起,要求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以改造中國舊文化。但其思想出發點也包含民族主義的成分。“五四運動”的直接緣起便是反對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其目標是克服中國貧弱的現狀,振興中華,再造強國。捍衛國家主權也是其主要的訴求。
 
  激進左翼思潮從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已現端倪,當時的大批有自由傾向的知識分子和政治活躍人士被打為敵人和外國反共勢力的幫凶。從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激進左翼思潮發展到極端,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其核心思想是階級鬥爭和專政學說加上狹隘的民族主義。一種非民族主義的國際主義思想,即主張以超國界的階級感情代替舊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與一種盲目排外的民族主義奇異地結合在了一起,統一於一個指導思想中。其中的一個緣由是以反對代表資產階級的西方制度和文化為旗幟,來弘揚自己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和訴求,最終目標是在全世界消滅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在這些目標達成之前,用一種仇恨西方特別是列強的方式來號召民眾,就成了屢試不爽的政治鬥爭手段。“文化大革命”中盲目排斥外來文化,甚至把許多帶有外國色彩或者是外國人名的機構都強行改成反帝、反修的名稱。前者是針對西方強國,後者則針對於上世紀60年代初因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之爭和若幹理論分歧而交惡的蘇聯。“文化大革命”的狹隘民族主義發展到相當瘋狂的地步,在某種程度上是義和團等愚昧排外意識的一種重複,只是不再以血肉之軀抵抗洋槍洋炮的“刀槍不入”“靈魂不死”的愚昧方式出現。紅衛兵排斥一切外國的東西,既反對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也反對當時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之首領的蘇聯。這些過火行為以1967年紅衛兵火燒英國駐華代辦處為典型。這種思想深深地把中國逼進閉關鎖國、排斥外國文化的困境。
 
  激進左翼思潮的另外一個表現是所謂民粹主義,其特色是蔑視、貶低甚至仇視社會精英,包括知識分子和管理者。這種思想傾向帶有反智主義的因素,以所謂人民主權和大眾民主(其實是空洞的口號和表面上轟轟烈烈的民眾造反,並無實際的民主制度內容)為訴求,在精神氣質上排斥理性。其言行特征是以大眾的名義反對一切精英,包括西方的自由和民主體制。與狹隘民族主義相類似,這種民粹主義把矛盾指向一切與西方聯繫密切的知識和政治精英,並且將民間樸素的非理性的排外意識加以放大。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民粹主義式的民族主義思想以越來越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它在20世紀則一直延續到激進的農民運動乃至“文化大革命”。今天,一些人以不同的口號表現出來的仇視中產階級和知識精英,把他們批為“洋奴”“西方資產階級的買辦”等等,仍然表現出這種民粹主義的深遠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