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不守公德就能占到便宜?

http://www.CRNTT.com   2012-10-18 12:39:10  


 

  ■ 社會公德需要以身作則的傳承及法治規範

  梁啟超曾言“道德之為物,由於天然者半,由於人事者亦半”。一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社會的傳統文化特點和傳承情況、法治程度、管理體制的透明程度和信息通暢程度、資源配置、社會公平、宗教觀念、兒童教育理念,乃至福利與慈善事業的發展程度等等。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發達與否,絕非區區一個GDP數字所能決定,相反,它更多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軟性”細節上。社會公德不是什麼“崇高”和“忘我”的要求,而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需要詳盡的法律和制度約束,大多數人都能夠身體力行的事情。要求所有人都舍己為人,舍生取義,為……無私奉獻,那恐怕會培養出一批偽君子或者對“誠信”二字漠然置之的人。社會公德的立足根本是“誠信”二字。

  英國人最有名的公德可能首推排隊,甚至可以說凡有英國人在的地方,就有排隊的現象。這不是說英國人就從來沒有插隊的願望。在倫敦希思羅機場,往往不同時間和不同目的地的航班都在同一櫃台辦理登機手續,有時隊伍會排得很長,也能見到有人推著大車小車的行李急匆匆地跑到前面說:對不起,我就要登機了,可否允許我先辦手續,但他們的要求往往遭到回絕:“不可以,你應該排隊。”

  據說英國人排隊和守規矩的習慣從幼年就開始受到訓練。上個月,筆者一位朋友大女兒念的中學舉辦春季聯歡活動,他帶著上幼兒園的小兒子一起去玩,小兒子因為年幼個頭小,兩次不排隊鑽到大孩子前頭玩兒童游樂項目,老師馬上就過來告誡家長:你怎麼不教孩子排隊啊?英國許多學校都有悠久的校史,各校都有各校的規矩,其中不乏稀奇古怪的規定,但“不管是否理解,必須照辦不誤”。

  英國著名學者洛克說:“習慣一旦形成,用不著記憶就能很容易很自然的發生作用。”而這種習慣,不用說,不是強迫一大群小學生寫拾金不昧或扶老人過馬路這種千篇一律的好人好事作文能夠養成的。

  ■ 維護公共生活秩序呼喚公共精神

  無論是飛機上爭座椅調整空間,還是地鐵爭搶座位,當事人所爭奪的這點私利,與公共利益比較起來,實在是算不得什麼大不了的事。當事人的醜態百出,實則暴露出一些人理性參與公共生活的現代公民意識與公共精神還遠沒有養成。所謂公民意識,指的是公民在對待個人與國家、社會或他人的關係時應持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強調的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擔當與公德意識。在此基礎上,一個公民若能超越狹隘的個人利益,認同社會基本價值觀念並維護公共規範,他也就具備了公共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