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陶然:不改革就沒有“下半場”

http://www.CRNTT.com   2012-10-20 09:28:06  


 
  土地市場需要放開

  新京報:一般人容易理解的,可能是你說的關於小產權房、城中村、城郊村的改革方式。

  陶然:現在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但房地產泡沫沒有下來,政府就不得不採取限價、限購、限貸措施,但這些措施本身對經濟有很大殺傷力,卻還是解決不了居民的住房問題。

  所以現在要做的,是給土地制度開一個口子,讓城中村、城市郊區的農民,在繳納一部分公共事業用地的前提下,能夠留用一部分土地,在留用土地也轉為國有的情況下,獲得相應的土地開發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能要放棄一點土地出讓金,但經濟增長帶來的其他稅收會有增長。

  新京報:放棄部分土地出讓金這一點,似乎對地方政府的激勵不足。

  陶然:現在徵地成本越來越高,而商住用地因為房地產已經泡沫化,增長潛力有限,加上中央嚴厲調控,土地財政的收益開始下降。這個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如放開土地市場,政府只要徵稅就行了。特別需要指出,現在城市裡的住宅用地是政府壟斷供應的,壟斷必然少供。中國每年城市新增土地中只有30%-40%用於住宅建設,而一般國家城市化過程中60%-70%的新增土地供應都是住宅用地。在中國,40%-50%的土地用於工業建設,其他國家一般也就10-20%,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結構。這個局面如果不打破,一切都無從談起。

  “財政幻覺”堆砌經濟泡沫

  新京報:2008年曾被認為是改革的一個好時機,隨後推出了很多刺激性的經濟措施,現在你怎麼評價這些政策?

  陶然:這些刺激政策的主要影響是使我們的固有發展模式得到了強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的經濟增長困局,包括房地產進一步泡沫化,製造業產能進一步過剩。
  
  在當時外需已經下降的情況下,通過大規模的財政信貸刺激,主要造成了兩個效果:一個是地方政府進一步大規模建設開發區,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而且主要是為生產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工業用地出讓分別達到14.1萬、15.4萬和19.3萬公頃,不僅較金融危機之前的工業用地規模有迅速增加,同時大幅超過商住用地的出讓規模。

  另一方面,信貸刺激也使得房地產泡沫從一線城市擴散到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導致後來我國不得不進行嚴厲的房價調控。

  新京報:泡沫的積累如何使得經濟下滑?

  陶然:房地產泡沫給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財政幻覺。他們之所以敢借錢大搞開發區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因為萬一還不起,國家也不可能讓國有銀行破產,肯定會救助。還有一個原因是房地產泡沫給了地方政府一個錯誤的信號:房價可以一直高企甚至上漲,土地財政收入還可以進一步增加。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借錢大搞基礎設施和開發區,以後可以用商住用地出讓金還掉。

  這樣一來,使得本應該有所收縮的鋼鐵、能源、原材料,甚至包括一些消費品行業繼續累積產能。一旦政府投資下降,外需持續不振,房地產泡沫不得不打壓的時候,就會出現產能全面過剩。這個循環造成了目前經濟下滑的局面。

  “調結構”需要實質性的改革

  新京報:你認為經濟下滑會持續多久?

  陶然:目前的問題不是經濟下滑會持續多久,而是如果還不盡快推動改革,經濟可能會持續下滑。如果沒有處理好改革和增長的關係,沒有通過改革造就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話,經濟發展就沒有“下半場”,甚至可能面臨更糟糕的局面。

  新京報:現在的“調結構”不是在改變這種局面嗎?

  陶然:當然需要調結構,但這個口號已經從“十五”計劃就開始提出了,現在也沒有調過來。要實現結構調整,必須通過一些實際的改革,比如土地, 財稅體制的改革,才能夠讓現在這種扭曲地方政府行為的激勵,以及地方政府搞開發區和依托房地產泡沫來支持土地財政的循環得到改變。只有實現激勵和約束條件的改革,調結構才能調下來,這不是喊口號能夠改變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