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許小年:中國經濟未來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10:20:35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訊/《中國企業家》日前登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烏魯木齊EMBA管理論壇的演講“中國經濟未來的出路”,內容如下:

  政府“4萬億”計劃是十足的飲鴆止渴

  收入分配惡化,消費不可能成為增長新動力

  中國經濟需要結構性改革,貨幣政策充其量是鴉片

  動輒國有化是強盜邏輯,保護產權不能半遮半掩羞羞答答

  國企壟斷資源只能暴富一批人,惡化收入分配

  好企業不會被冬天凍死,企業家應少關注宏觀政策

  最近一段時間,從宏觀數字上和企業層面的感覺上,人們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困難時期,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越來越困難。為什麼在2009年的強勁反彈後,經濟這麼快就失去了增長的動力?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我們需要怎樣去應對?這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一、告別舊模式

  中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來自於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經濟的下行主要是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常規的經濟景氣循環三年繁榮,三年平平,然後一、兩年的衰退,再進入下一個繁榮期。現在的中國經濟可不是這樣簡單的周期波動,不要以為熬個一年半載的就可以自動恢復,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集中爆發,就像病菌不斷繁衍,超過了人體免疫系統能夠抵禦的臨界點,人就病倒了。

  看上去經濟增長的驟然減速是外因造成的,實際上外需的萎縮只是誘發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我們自己的經濟結構出了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系統性的和體制性的,宏觀政策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無論政府採取什麼措施刺激需求,經濟都不可能復甦,只有當重啟改革時,我們才能看到希望,因為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轉變增長模式,才能改正日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

  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它的潛力已被耗盡,強弩之末,不透魯縞,這就是我們面前的尷尬現狀。為什麼說是強弩之末?原因是多方面的,限於時間,我今天只講兩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

  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有兩大基礎,第一是企業的低成本擴張,第二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低成本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競爭優勢。由於成本低,企業可以在迅速擴張的同時獲得可觀的盈利,再用利潤去投資,進入新一輪的擴張。從宏觀層面上看,企業的低成本擴張可以吸收從農業轉移過來的富餘勞動力,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保證社會的穩定。

  第二個基礎是巨大的市場需求,起碼是足夠的需求,吸收和消化投資所形成的產能。如果企業僅僅是高投資、低成本地進行擴張,找不到相應的市場需求,部分甚至全部投資就無法回收,企業發生虧損。如果投資資金來自銀行貸款,企業的虧損就會轉化為銀行壞賬。在過去的十年間,企業之擴張速度如此之快,投資增長速度如此之高,產能形成如此之迅速,但沒有出現過剩產能的問題,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銀行壞賬,就是因為還可以找到尚未飽和的市場,看上去似乎是無窮大的市場需求支持了企業的低成本擴張,支持了投資的高速增長。

  現在這兩個基礎都不存在了,或者更準確一點講,這兩大基礎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很快都將不複存在。沒有了這兩個基礎,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就無法持續,若不轉變增長模式,經濟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下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