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盛產遊客卻不會怎麼玩?

http://www.CRNTT.com   2012-11-14 14:31:02  


 
  中國盛產遊客,他們足跡所及之廣闊、出行人口之眾多、沿途花費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來世界之頻繁,甚至讓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也發生了小小的改變,堪稱“遊客帝國”。

  文/文爾達

  他們裝備昂貴的萊卡相機,只為在景點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勢;他們用7天游遍歐洲12國,每天都發條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他們穿著短褲白襪加皮鞋,卻在香奈兒門店前大排長龍……他們是中國遊客,是歐債危機的救星,是Mandala Research調查得出的全球最討人嫌遊客排行榜第二名——第一名是美國。值得琢磨的是,在全球GDP排行榜上,也是中國排第二,美國排第一。

  中國盛產遊客,他們足跡所及之廣闊、出行人口之眾多、沿途花費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來世界之頻繁,甚至讓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也發生了小小的改變——這是屬於中國人的大旅遊時代,大陸遊客縱橫四海,讓中國堪稱“遊客帝國”。

  路引加上“父母在,不遠游”的祖訓,讓中國幾乎變成一個宅男帝國。但在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等時代拐點之後,世界終於在21世紀見證了一個遊客帝國的崛起。

  中國最早的旅行家叫做周穆王,他也是中國自駕游愛好者的祖先——他有一輛由八匹駿馬拉的“悍馬”,性能好到日行三萬里,帶著他從西安出發,一路走到中亞。後世的一位無名粉絲帶著對這位旅行家的仰慕之情,誤打誤撞製作了中國第一本路書:《穆天子傳》。

  夏商周時期,遊客仍然多是王侯,公款旅遊屢屢載入史册;春秋時,教育家孔子的旅行最有時代意義;秦漢時,低級公務員亦有了出差機會,遊客發現了“當地特產”才是旅行永恒的主題——例如徐福不惜揚帆出海,以為跑到濟州島就可以找到長生不老藥;漢朝時,商人踏上了絲綢之路,而游人隊伍裡也加入了司馬遷這樣搞田野調查的史聖。

  到魏晉南北朝,知名遊客基本上都是騷客,各種詩歌游記不遺餘力地做著地方營銷;隋唐時,著名遊客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搞江南巡游,為科舉長途跋涉的考生也成為了飄一代;宋元時,遊客中混入了老外馬可.波羅,而名氣不大的汪大淵也很爭氣,往東去到菲律賓,往西去到伊拉克,往南去到坦桑尼亞,朱彧則證明了宋朝時廣州已經有人在用指南針。

  到明朝,出百里外必需路引,加上“父母在,不遠游”的封建思想,讓中國幾乎成為一個“宅男帝國”,沒有功名的庶民是寸步難行。但明朝偏偏除了盛產名太監,還出產知名旅行家——鑒於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最有名的旅行家和太監果然是同一個人,他的名字叫鄭和。

  儘管如此,鄭和絕對不是明朝唯一成名的旅行家。隨便舉一個例子,當時有一個人,19歲父親就去世了,但偏偏又得到了非主流母親“志在四方,男子事也”的批准,成為了一個沒有政府資助的民間地理學家兼旅行達人,游遍中國十六個省,寫出至今依然人氣極高的旅遊暢銷書——《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中國最好的旅遊廣告,徐霞客到此一游的地方全部擁有了開發成旅遊景點的理由。一旦這些地方的門票漲價,就有人思念徐霞客,網文《徐霞客在今天成為旅行家要多少錢》便是其中一個證據。

  遺憾的是,仁宗因“經濟空虛”頒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內移一百華里”的敕令,讓本來朝氣蓬勃的中國旅行家就此在未知的世界航路上缺席。恰逢其時,在大洋的彼岸,“遊客”漸漸成為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