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比經濟危機更深重的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2-12-15 10:10:22  


 
  一直以來,中國雖然沒有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信仰或“國教”,但世俗性的信仰,其普及程度之大、覆蓋面之廣、所引發的狂熱之猛烈,是讓很多宗教都望塵莫及的。過去60年,中國人信仰過“紅太陽”,信仰過“三面紅旗”,信仰過“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信仰過“四個偉大”、“三個無限”……然而,短暫的狂熱之後,當人們發現自己的先輩以至同輩的許多人被自己的信仰所擊倒、甚至陷入無力自辯的困境時,巨大的空虛感占據了人們的心靈。很多人從盲目的相信迅速滑向了什麼都不信。以至於現在只要提到革命英雄和先烈的理想或信仰等,大家馬上就會條件反射地進行道德上的審查和自我審查:這些革命先烈真的像歷史教科書裡所說的那麼高尚?這會不會又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宣傳或欺騙?

  而中國自1978年開始的經濟起飛,是在大亂之後開始的,沒有思想啟蒙運動。突破“兩個凡是”的束縛,只是為政治路線的轉變做了準備,“摸著石頭過河”、“貓論”意味著行動在意識之先、理論準備不足,如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類試圖建立引領市場經濟的社會意識的著作,在中國一直沒有出現。法制意識,平等、自由、民主及納稅人意識、公民意識、公德與良心、正義等與市場經濟良性運行如影隨形的現代觀念,至今仍付闕如。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長期生活在物質匱乏中的中國人來說,“錢”在很長時間裡成為了人們事實上的信仰,不擇手段地賺錢和成功,成了人生的最高目標。但在30年的財富湧流之後,很多人已經實現了物質上的富足,卻發現內心的空虛日甚一日。除了上班、養孩子、花錢購物和聲色犬馬,很多人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標。就像有人在網絡論壇裡說的:“中國的男人往往都是遵循著一條路線,十歲以前各種夢想,十幾歲時逐漸正視現實,勞累於各種學業,二十多歲是理想破滅,為了一套房子一輛車子一個妻子而勞累不堪,三十多歲時開始為了孩子,然後孩子重新走過前人的路線。”

缺乏超越世俗的追求

  這首先跟中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態度有關:太過實際和功利,缺乏一種超越世俗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價值追求。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看看它能否促進吃穿發財功名等實際利益;沒有這些功用的價值,比如正義、真理、愛、美等,則是等而下之的東西,隨時可以也應該為功利的目的而犧牲。所以,中國人通常不能理解歐洲人為捍衛教義的純潔而多次大打出手的故事,更不能理解為了爭奪海倫而發生的特洛伊戰爭。一個充滿理想主義、將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的人,往往會被看成一個不切實際的另類,甚至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這樣一來,當世俗追求得到階段性滿足之後,人們發現生活失去了目標,精神危機於是不期而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