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期應是統合期 | |
http://www.CRNTT.com 2013-01-21 00:23:30 |
有了1992年的兩岸基本互信,1993年的“辜汪會談”得以開啟,達成四項協議。不過,不到兩年時間,“九二共識”就已經開始變質。 首先是1994年在李登輝主導下,當時“陸委會”黃昆輝主委所公佈的《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俗稱大陸政策白皮書),將“一個中國”解釋為一個“歷史、地理、文化、血緣”上的中國,換言之,在李登輝的眼中,“中華民國”不等於中國,中國只是一個民族的概念。當“中華民國”不等於中國時,“兩岸分治”就不再屬於朝向“統”的光譜了。從李登輝在1999年再明確表達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後,可以確定李登輝的兩岸論述為“一族兩國”。 “一族兩國”等於將“兩岸分治”從治權的“分”轉化為主權的“離”,進入到“離”的論述,在下一節細述。 2008年馬英九上台以後,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開展了兩岸的大交流時代,但是馬政府所說的“九二共識”與1992年的共識已經有了區別。 第一、嚴格來說,“一中各表”只是台北對“九二共識”論述三點中一點而已,但是在馬政府的論述中,已將“九二共識”窄化為等同於“一中各表”,而不提其它兩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謀求國家統一”共識。第二、將“謀求國家統一”的內涵轉化為“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第三、1992年時,“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是台灣社會的普遍認同,但是2008年以後,“我是中華民族一分子、我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我是‘中華民國國民’、我是台灣人”已經是馬政府的主流認同論述。 從1994年起迄今,“去中國化”的認同已收效果,愈來愈少的台灣人會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的認同快速消失,已經沒有人說“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而是以“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表述。“一中各表”與“一族兩國”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目前台灣所有民意調查對於“我是中國人”的認同均呈現愈來愈少的現象。 “一國兩區”的主張呈現兩個面貌,第一、“一國”限縮於“一國即是中華民國”,而沒有其它的解釋空間;二、當“兩區”的概念趨近於“兩國”時,當“中華民國”愈來愈等於“台灣”時,國民黨又主張“維持現狀”、“不統、不獨”的立場,卻反而加速了兩岸在認同上的分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