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問題與城鎮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2-26 10:34:08  


 
  中日在就業結構方面存在差別。在討論“劉易斯拐點”的勞動力供應方面,有兩個比例非常重要,一是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另一個是非農業就業人口占就業人口的比重。在日本,這兩個比率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非常穩定,而非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更一直保持在90%以上。所以當適齡勞動人口出現下降時,也就同時意味著非農業部門勞動人口的下降。

  在中國過去二三十年內,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一直比較穩定,而支持人口紅利的主要因素是就業人口從農業部門向非農業部門的轉移。非農就業人口比率在1980年僅占31%,到2011年上升到65%。這一比率離最終目標顯然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儘管中國將面臨勞動人口絕對數量的下降,現代工業部門仍然有可能從農業部門獲得剩餘勞動力,“劉易斯拐點”不一定馬上會到來。

  然而,現實中我們也看到一些現象,年輕勞動力在農村留守人員中的比例已經很低,而且沿海地區用工荒的問題也屢有報道。那麼,未來十年的勞動力供給來自哪裡?

  這一矛盾現象的症結在於“半城鎮化”,也就是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後,並不能轉為城市戶口,從而無法享受城鎮戶籍人員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養老等方面的福利。因此,這些農民工往往在城市工作到35歲-40歲後被迫放棄工作或返鄉,其工作由更年輕的農民工來替代。毫無疑問,這種“半城鎮化”帶來了巨大的勞動力浪費。

  據統計,2010年中國這一類“半城鎮化”人口的總數約為2.1億。如果能更有效地利用這部分勞動力,無疑將會為中國人口紅利的延續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戶籍改革,或是農村勞動力進城後的市民化。在過去幾年內,中國一些地方實施了小規模的戶籍改革試點,但整體進展緩慢。戶籍改革的核心問題在於土地改革和財稅制度改革,關鍵涉及地方政府如何落實農轉非過程中的資金來源問題。有鑒於人口問題日趨嚴重,政府應該加快這一方面的改革試點和推廣工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