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包容中西文化才是李安的推手

http://www.CRNTT.com   2013-02-27 15:47:16  


2013年2月24日晚(北京時間25日上午),美國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導演李安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大獎,這是李安繼2006年《斷背山》後第二次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25日落幕,李安憑借《少年Pi的奇幻漂流》勇奪最佳導演、攝影、視覺效果與配樂等4項大獎,堪稱本屆最大贏家,成為全球華人的驕傲,中國電影人的旗幟。“李安現象”也即刻成為大陸網民熱議的話題。

包容中西文化才是李安的推手

  2013年02月26日11:23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羽戈 

  時隔七年,李安再次站在了奧斯卡金像獎的領獎台上。能夠兩次獲得最佳導演獎,他的名字足以與米洛斯.福爾曼、奧利弗.斯通、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等大師並置一處。要知道李安正值導演職業的盛年,他還會拍下去,還會獲獎,再拿一次,便可媲美於老古董弗蘭克.卡普拉和威廉.惠勒,若能上演大四喜,我們是何其幸運,竟能在所生存的年代,見證一個中國人實現了約翰.福特一樣的神話。

  當然會有一些人對奧斯卡獎不屑一顧,斥之為美國文化霸權的產物,也許他們在肯德基店大快朵頤的時候,都能嗅出一絲殖民主義的怪味。我承認,奧斯卡不是電影的全部,85年來它錯過了太多的大師與經典,那麼什麼是電影的全部呢?什麼是評判電影的至高標準?藝術家有國界,藝術卻無國界,奧斯卡的傾向性並未壓倒它的普世性,它依然是檢測電影品質最重要的漏鬥之一,最好的漏鬥,應該是時間。

  話說回來,在李安與奧斯卡的故事當中,國家與文化衝突必定是無法規避的元素。李安曾自承,中西文化與價值在其心中的交戰永不止息,猶如藏龍與臥虎之鬥。這一戰鬥恰恰構成了他創作的源泉,尤其是早期的電影,《推手》和《喜宴》都充滿了中西碰撞的激情與苦痛。他的處置方式,同樣可曰“推手”,那四兩撥千斤的太極功夫,落入他的電影,便是以家見國、以父子見中西,情感的糾葛與文化的矛盾,敵不過他舉重若輕的五指一撥。所謂太極,不是傳說,就藏在李安心底,使他直面中西而能包容中西。奧斯卡獎既是對他的包容的印證,也是獎賞。

  電影之外的中西之爭,則非一記推手所能化解。李安早在20年前便已經成名,然而大陸觀眾聽說他的名字,大多緣於那部在2001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臥虎藏龍》——— 一個中國人,必須仰賴西方的榮耀,才能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何其荒謬。更需要正視的是,此後李安憑借《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兩度問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這兩部作品並不像《臥虎藏龍》和《色.戒》那樣深深打上了中國的烙印,它們均未含中國因素,無關中西之爭——— 就電影本身而言,中國依舊缺席。如此說來,奧斯卡、李安、中國(人)這三角的權力關係與恩怨情仇,比電影還要糾結。

  不妨拋開這一切,就電影論電影。老實說,我更喜歡李安早期的作品,在我眼中,《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永遠比不了《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若由我在中國電影裡面找一個父親的形象,我首先會想起“父親三部曲”里的郎雄(在美國電影裡面,當是摩根.弗里曼)。李安塑造的“父親”,擅長推手,精於廚藝,對西方文化與新潮生活的態度,從抵制到寬容———這何嘗不是李安的追求甚至自況呢。(原標題:李安的推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