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放權”是政府改革最核心一環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10:13:34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3月10日揭曉,以“職能整合”、“政企分開”、“簡政放權”為大方向的大部制改革正在開啟中國新一輪改革大幕。這一輪改革的特點是,政府改革成為推動全方位改革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是讓政府、社會、市場三者歸位的核心所在,也意味著中國將迎來一場更深層次的制度變革。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本次大部制改革方案明確了要在理順政府職能、整合政府職能並形成有效銜接的基礎上,建立職能統一的大部制框架。然而,這僅是第一步,下一步如何圍繞“權力下放”,全面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強化政府效率,才是推進政府改革的最核心一環。

  事實上,中國歷次機構改革都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軸心。之所以效果不盡如人意,是因為未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毋庸置疑,中國政府作為“強勢政府”,迅速動員和組織資源,是實現數十年“增長奇跡”的關鍵。但是,把宏觀間接引導變成微觀直接幹預,就會變成政府替代市場,造成對市場的擠出。另一方面,在提供社保、醫療、教育、住房等公共產品方面,就難以避免地出現了供給不足、效率低下甚至“缺位”和“空位”的局面。因此,當前最為急迫的任務是,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邊界,把許多管理及服務職能轉移給社會和市場,通過切切實實的“放權”,真正讓三者各歸其位。

  文章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兩個引人注目的政府職能轉移(放權)趨勢:一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讓利放權;二是通過市場化取向推動公共服務改革。前者盤活了地方經濟,後者則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世界範圍“小政府、大社會”的公共管理改革思潮下出現的。在這一背景下,原來由政府承擔的部分職能逐步向社會轉移,向社會(包括企業和非盈利組織)購買服務成為大勢所趨。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