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新加坡神話破滅了嗎 | |
http://www.CRNTT.com 2013-04-19 10:09:55 |
相關鏈接: 鄺健銘: 新加坡神話破滅? 2013-3-5 12:00:00 鄺健銘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助理 今年二月,芳林公園的四千人集會,極具歷史意義。它不單是新加坡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示威,也是社會對“國家應往何處去”史無前例的大型公開辯論會。 集會反映執政黨的國家發展論述,再難壟斷社會輿論。從上而下、“為民作主”的精英政治風格,光環褪色比很多人想象中來得要快。 有香港報章形容,集會戳破了新加坡經濟高速發展的“神話”。但故事只說了一半,沒有提到現今流行香港社會的“神話”從何而來——其實,香港的傳媒與輿論,過去是“神話”背後的重要推手,集會之後,才開始把“神話”拉下神台。神話是這樣煉成的:多年來,香港有關新加坡的報道相當片面,內容往往限於“李光耀說”,以及政府的想法、行動與成就;社會精英間的分歧、民眾的想法與感受、社會討論的議題、反對黨的建議與回響、“新加坡模式”的細節與代價則很少得到認真關注。 去年九月,新加坡人不斷埋怨樓價過高,卻有香港報章說:“對於新加坡人來說,住屋不是問題,亦沒有這方面的投訴。”。很多港人信以為真,紛紛呼籲香港學習獅城模式。新加坡人理應生活快意,現在破天荒舉行集會抗議,大概已令不少人感到意外、難以理解。 歷史性集會 政府於一月底發表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促成了這個歷史性集會。這份白皮書,發表於榜鵝東補選執政黨爆冷大敗的後數天。白皮書指,新加坡長期出生率低,令人口老化問題惡化,人口萎縮將會危及國家經濟發展。 為保持人口增長與競爭力,白皮書建議:未來17年內增加30%人口,目標在 2020年將國家人口提升至600萬,並於2030年達到650萬至690萬水平。期間每年將輸入1.5萬至2.5萬名新公民(New Citizens)、3萬名“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s, PR),令外來人口比例在2030年增至近五成,本地人口則由目前62%降至55%。 集會當日,講者除了講外來人口急增如何影響生活,更論及不同國家發展議題,包括惡化中的貧富懸殊問題、設立社會安全網與最低工資的必要、獅城經濟發展模式的迷思、政府“GDP增長至上”方針的合理性,以及國家身份認同問題。當中不乏對人口政策白皮書欠缺諮詢的批評。“We want to be heard, not herded”,是出席者手持的其中一句標語。 為什麼這份白皮書會引發新加坡建國後政治史上最激烈的爭議?結構性原因,是政府過往“自力更生”、社會資源依賴市場分配的政策方針,原已令一般國民生活不易,容易受壓。 近因是外來人口近年急增,生活更迫人。百物騰貴、工作機會減少、工資增長停滯,加上國民身份認同危機加劇,令社會愈來愈不滿人口政策過於寬鬆,導致執政黨於2011年國會大選支持度破歷史新低、在2013年年初榜鵝東補選爆冷大敗。因此白皮書出爐猶如火上加油,成為民怨爆發的導火線,民眾更加迫切期望國家發展另辟新徑。 小市民的生活壓力 2013年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生活成本調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顯示,新加坡已躍升至全球第六昂貴城市。因為需求增加,組屋售價幾近倍增,連原已供應緊張、照顧社會底層人士住屋需要的租住用組屋,亦被以至少六倍高於原來租金的市價出租給外地人。 樓價高企,使民眾關注償還房貸後,公積金是否仍然足夠應付退休生活。研究機構MindShare在2012年10月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有移民意欲,讓最多新加坡人想離開的原因是“不該耗盡一生付房貸”(75%)與“公共房屋的價格太離譜”(73%)。半島電視台報道芳林公園集會時,提及過一個新加坡家庭因為忍受不住高昂樓價而移民日本的故事。男戶主受訪時說,在新加坡已沒有家的感覺,不後悔離鄉別井。 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也在減弱,入息中位數在2000-2010年間只增加了11%,每年平均增長只有1.2%。201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指出,儘管新加坡15.5%的家庭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的流動資產、比例全球最高,但基層收入卻在21世紀的頭十年全面停滯。根據201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全國有超過六成家庭的每月入息低於國家平均工資水平。為減低生產成本,政府不斷輸入外地廉價勞工,加上沒有最低工資保障,技術較低的社會基層收入不升反跌。例如,地盤工與清潔工的起薪點,從1995年的新幣$800降至2005年的$650。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