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底線失守,誰都難逃“互害”厄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5-09 11:19:46  


曾經生產毒產品而後改邪歸正的“無良農民”徐清元表示:“賣假奶粉的絕不會給兒女吃假奶粉,但他能保證不吃我的毒白菜嗎?賣假酒的能保證不吃毒肉嗎?養雞賣飼料的能保證不喝假酒嗎?你覺得你占了便宜,我覺得我占了便宜,最後大家同歸於盡。”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中國青年報》今日刊載知名評論員楊耕身的文章“底線失守,誰都難逃‘互害’厄運”指出,不論是食品安全,還是建築質量,不論是山西的黑磚窑,還是佛山的小悅悅,不論是安元鼎事件,還是各種環境事件,互害型社會所展示的尊嚴感以及安全感缺失,無疑是當下中国整個社會道德淪喪的一種反映。全文如下: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互害”這兩個字不算過份地描述出了我們的現狀。發生在食品安全領域種種無底線的潰敗,已經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例證。比如最近短短幾天裡,“病死豬”、“老鼠肉”、“‘毒藥薑”等問題農副產品接連被曝光。而以“毒藥薑”為例,山東濰坊有些薑農使用“神農丹”種薑,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  

  不出所料的是,“毒藥薑”的種植者表示,“我們自己吃的薑不使這種藥,另外再種一溝”。許多食品生產者不肯食用自己的產品,大抵已是一個普遍的規律。當河南新鄉一家造紙廠附近的農民說,“地裡產的糧食都賣了,我們自己都不敢吃。”福建福鼎市某村的農民也表示“我們都不敢吃自己種出來的大米了。”而當某致癌金針菇生產企業坦言“自己生產的,自己一般不吃”之時,某知名飲料廠也被曝員工從不喝自己生產的飲料。但是,為何當許多人都努力使自己免於被傷害時,卻又總是一再地成為那個害人者?

  在這種情形下,那個自稱為“無良農民”的徐清元的出現,是有意義的。這個據說曾經生產毒產品而後改邪歸正的農民表示,“賣假奶粉的絕不會給兒女吃假奶粉,但他能保證不吃我的毒白菜嗎?賣假酒的能保證不吃毒肉嗎?養雞賣飼料的能保證不喝假酒嗎?你覺得你占了便宜,我覺得我占了便宜,最後大家同歸於盡。”事隔多年,我已經沒辦法找到關於徐清元說法的出處,以至於懷疑他是不是一種杜撰,但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一句流傳甚廣的話的確指出了一個“互害型”社會的實質:當我們本身作為施害者而存在,最終沒有誰能免於被傷害。

  我注意到,一些公共事件發生後,我們總是很容易地找到政府部門以及體制性原因。這固然沒錯,但誰能說,在政府及公權力之外,同樣處於社會架構重要一端的民間社會及公民個人,沒有一些更值得關注的問題?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常常會主動避免將過錯指向芸芸眾生。正像一說到中國人,就難免定性為勤勞、勇敢、善良一樣。但不論是回避,還是空洞定性,其實都包含了許多讓人不以為然的自欺欺人。社會學家孫立平在觀察黑磚窑事件時發現,弱者對弱者的殘害,可能會達到一種更殘忍的地步。他由此得出的“窮人禍害窮人”結論,亦正是一種“互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