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深化兩岸和平發展 動力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3-05-11 00:28:58  


 
  其次,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雖然樂見兩岸和平,但不樂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樂見兩岸相互融合,逐步走向統一。兩岸不統,美國才有謀取利益、翻雲覆雨的空間,才符合美國的最大戰略利益。因此,美國決不會同意馬政府跨越經濟合作,走向政治對話與政治談判,走向共同“振興中華”之途。從釣魚島爭端美國對台灣的嚴辭厲色看,表現得十分明顯。

  第三,是害怕在野黨的反對和擴大化解讀與誣衊。在野黨的反對,以他們一貫的立場,擴大解讀與汙名化宣傳,都是可以預期的。對此,馬政府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只要本著對台灣有利,對人民有利的原則,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讓人民自己作出選擇和評判。遺憾的是馬政府對此過於在意,忽視了政黨政治中鬥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一味討好和求全,該做不做,最後可能落得個執政無能、施政無方的名聲,甚至導致在未來選舉中失敗的結局。

  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深水區後,來自馬政府方面的動力明顯不足,馬政府已經擺明在未來任期內不會碰觸政治對話及政治談判議題。那麼,在未來三年內,是隨波逐流,聽之任之;還是把握機遇,克難前行,耐心佈局與打基礎,尋找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途徑與新動力,成為所有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人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英雄在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雖然十分關鍵,但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在於人民。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是如此,只有循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則來發展、來推動,才是正道。為此,需要繼續大力加強各方面的交流交往,深入基層、紮根民眾,讓人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漸進融合感同身受,將和平發展的好處真正惠及民眾。特別是在台灣進入民主選舉時代後,人民已經成為決定政治走向的最大因素,“哪裡有選票,哪裡就有政策”。就此而言,只要我們堅持耐心、深入細緻地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緊緊把握主流民意,始終站在絕大多數人民一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深化就將獲得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