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鎮化進程需內生於經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3-05-30 08:57:34  


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訊/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城鎮化在增加投資和提升消費方面的巨大潛力已成共識,但問題是,怎麼樣才能發揮城鎮化在促進區域均衡化發展、收入分配和機會公平等方面的作用,避免“城鎮化陷阱”。

  證券時報發表財達證券宏觀分析師宣宇博士文章稱,長期以來,中國城鎮化走的是一條低成本規模擴展之路,“人的城鎮化”嚴重滯後。數據顯示,本世紀頭10年,國內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了50%,而城鎮人口僅增加了26%。中國城鎮人口中有10%~15%的農民工及其家屬,他們並不享有城鎮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因此“真正”的城鎮化人口大約只增加了11%。過低的城鎮化成本導致過度的城鎮化衝動,城鎮化邊界被無限制放大,一些地區甚至根本沒有產業和就業支撐,造成許多“空城”和“鬼城”,這不僅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同時也積累了資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文章認為,要實現新型城鎮化,必須將城鎮化進程內生於經濟發展,將城鎮化與經濟發展階段及其過程緊密結合,讓“人的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內在約束性指標,即要將滿足條件的勞動者均納入當地社會統籌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同福利”的公共服務均等化。

  內生城鎮化進程是實現“人的城鎮化”的必然途徑。人的城鎮化,本質而言就是要讓為當地城鎮化做出貢獻的勞動者(當然包括農民工)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比如享受住房、醫療、養老等保障。當前,地方充分汲取了外來勞動者的勞動力紅利,獲得了巨大收益,但並沒有給勞動者付出應有的成本。這種收益和成本不對稱將部分成本的“負外部性”推給了社會,這種“超額”收益是地方城鎮化衝動的根源。

  以北京為例,如果為那些對北京做出貢獻的勞動者賦予應有福利保障,那麼應該為滿足條件(如在京務工年限及貢獻度)外來務工者提供起碼的教育和公租房福利,同時也應該分攤他們的醫療、養老成本(理論上可按一生有效勞動時間分攤)。這樣一來,經濟發展成果便能以直接、公平的方式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