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謝長廷以己身為敲門磚打開民共交流大門

http://www.CRNTT.com   2013-06-29 10:10:34  


 
  透過國共平台,“做台灣人民的工作”的目標已達成一半以上。但從台灣地區歷次及各位階的公職選舉看,民進黨仍影響或掌握著四成及以上的選民。何況,由於受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影響,“政黨輪替”今後有可能會成為常態,民進黨還有上台執政的可能。因此,倘是不設法加強對民進黨的交流工作,“做台灣人民的工作”就不到家,“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只能是一句空話。尤其是隨著兩岸交流深入,民進黨對兩會所簽署的各項協議進行抵制,使之難以落實貫徹,也是無法忽視的政治現實。在此情況下,儘早建立民共交流機制,就一方面能夠較好地落實兩岸交流及協商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在一旦再次發生“政黨輪替”之後,兩岸交流的態勢不致發生倒退,可以避免出現“真空”狀態。

  由此,北京對民進黨人登陸的條件不斷降低,最近更是發展到不以其放棄“台獨”為先決前提;甚至到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近日所說的“盡可能幫忙”。但即使如此,還必須要有突破口。,而謝長廷去年的“開展之旅”,及今日的“紅綠研討會”,就自然而然地承擔了這一角色任務。

  從主動為“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被告擔任辯護律師開始,謝長廷就走上了“黨外”活動的道路,並成為民進黨創黨十人小組成員之一,連“民主進步黨”的黨名也是出自他的建議。這使他在民進黨的發展史中,一直佔有重要位置。他先後兩次出任黨主席,一次出任“行政院長”;在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中,作為彭明敏的副手,代表民進黨首次出戰“總統”選戰;二零零八年更是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身份參戰。

 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素有“小諸葛”、“智多星”之稱。本來,他與陳水扁處於同一起步線,一同當選為台北市議員、“立委”;甚至還一度高於陳水扁,擔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領導職務。但後來由於顧全大局,在台北市長黨內初選中禮讓於陳水扁,此後就只能是望陳水扁的背項。

  謝長廷在黨內擁有重要派系。最早是成立“福利國連線”,旗下擁有一大群幹將。民進黨解散派系後,他以其在“總統”選舉中的競選總部班子為班底,成立“維新基金會”,自任其董事長,作為“影子政府”。他擁有媒體地盤,自己也定期到電台開講,並經常出席電視台談話節目,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較大。他的派系實力也較大,“謝系”是僅次於“新潮流系”的大派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