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余英時:提倡把儒家當意識形態是再次糟蹋傳統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14:44:19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祖籍安徽潛山,曾師從錢穆、楊聯升,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者、漢學家,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現居美國。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訊/新京報日前登載文章“余英時:提倡把儒家當意識形態是再次糟蹋傳統”,文章說,現在一些人提倡把儒家作為一個替代性的意識形態,高揚民族主義,若如此,則是把中國傳統又糟蹋一次,在老“孔家店”完了以後再造新“孔家店”,這是一個很不智的事情。文章內容如下:

  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換和闡釋,是中國文化界所面臨的難題。一旦涉及具體的經典闡釋,就會生出許多爭議。諸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有截然相反的多種斷句和闡釋。在馬國川前不久出版的《中國在歷史的轉折點:當代十賢訪談錄》中,余英時和茅於軾等學者都談到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念,對此,文史學者張耀傑從邏輯學角度出發進行了辨析。

學人為何推重“己所不欲”概念

  1934年3月,國民黨CC系發起中國文化建設運動,成立中國文化建設協會,由陳立夫任理事長,並於同年10月出版《文化建設》月刊。1935年1月,號稱十教授的王新命、何炳鬆、武堉幹、孫寒冰、黃文山、陶希聖、章益、陳高傭、樊仲雲、薩孟武,聯名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公然宣稱:“要使中國能在文化的領域中抬頭,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征,必須從事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在發表宣言的同時,何炳鬆等人還給黨國元老蔡元培寫信尋求支持。蔡元培在回信中表示說:“現在最要緊的工作,就是擇怎樣是善,怎樣是人類公認為善,沒有中國與非中國的分別的。怎樣是中國人認為善,而非中國人或認為不善;怎樣是非中國人認為善,而中國人卻認為不善的。把這些對象分別列舉出來,乃比較研究何者應取,何者應舍。把應取的成分,系統地編制起來,然後可以作一文化建設的方案,然後可以指出中國的特征尚剩幾許。若並無此等方案,而憑空辯論,勢必如張之洞‘中體西用’的標語,梁漱溟‘東西文化’的懸談,贊成、反對,都是一些空話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