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香港書展能帶給內地什麼啟發?

http://www.CRNTT.com   2013-08-01 13:04:37  


在香港書展的展區,你看不到一本丟在地上的書,哪怕是一本小册子也不會丟在地上。
 
  內地問題多 需向香港學習

  與香港書展相比,北京書展突出的是圖書版權交易,雖然也賣書,但更多是版權商務活動,所以負責參展的多是版權部門的負責人。由於版權部門一般沒有拍板權,所以通過北京書展談下版權項目的幾率非常小。北京書展的任務更多是,把本年度社裡的好書擺到架子上,僅此而已。對內地參展商來說,北京書展更像是一場給“上邊”捧場的活,交點“份子錢”弄個展台,報幾個虛假的版權貿易數字,隨後就萬事大吉了。

  2012年北京書展撤展的時候,參展人員將貴重的書打包帶走,其他的書能賣掉的賣掉,不能賣掉的就當場處理掉。處理的方式多為扔到地上,或扔進垃圾桶。尤其是外地來京的參展商,帶回去相對麻煩,所以就地處理了。有些參展商幹脆把書當廢紙賣掉。當所有參展商撤離展館後,整個展館的地上有大量被拋棄的書。在香港書展的展區,你看不到一本丟在地上的書,哪怕是一本小册子也不會丟在地上。就連孩子們都恭恭敬敬地將書捧在手上看,而不是任意折亂。

  在內地,體制因素決定了中國出版社的社長或總編輯多是有行政級別的官僚,難免有各種官僚作風。一般參與國際書展的多是他們這一級別的人。出了國門後,他們也鬧過很多笑話,在業界廣為流傳。他們給國外出版人留下的印象是,喜歡旅遊,不喜歡商務活動。一般國外出版人與中國出版人約見前都會問,你準備在展館待幾天,以便安排會見。還有很多出版人出去參展不注重文明禮貌,入鄉但沒能隨俗,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從這個角度講,內地人應該好好學習香港人,至少在文明禮貌上要學習。

僧俗共賞:宗教展台高調 兒童展區龐大

  僧尼前來參展 信眾虔誠購書

  香港書展設有宗教展台,與北京書展相比,這算是特色了。宗教展台並不隱晦,在展館的三層有一大片展區。其中香港佛教聯合會的“佛教坊”最為引人注目。“佛教坊”三個字的頂端是一朵巨大的蓮花,而左邊和右邊分別是兩朵發光的蓮花燈。從展品的設置看,有佛經,有高僧大德的隨筆,有關於宗教的嚴肅論著,當然更多是通俗化的經文解讀。書籍的旁邊也有些宗教畫像和小配飾,裝點於書中更顯文化氣氛濃厚。

  來宗教展區參觀和買書的並非僅僅是俗家人,也有很多出家的僧尼和居士。在展館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僧人和尼姑的身影。有的單獨參展,有的結伴而行。有的是戴著眼鏡的年輕僧人,有的是步履蹣跚的老尼姑。這裡集聚了大批信眾,有的在展台看書,有的買了在旁邊席地而坐,認真閱讀。僧人與俗人交織在一起,更顯出書展的多樣性和宗教寬容性。其他宗教的展區也同樣很有人氣,只是信徒們外在形象的特點不如僧尼們明顯罷了。

  在內地,宗教類書籍有固定的傳播渠道和場所,一般不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從書店的產品格局也可以看出,宗教類書籍以學術性強的為主,通俗類的不多。像南懷瑾一樣用通俗語言講佛經的書已不多見。近年來,一些高僧大德也在內地出版了很多宗教類的書籍。從零售市場的走勢來看,賣得相對平一些。與佛教沾邊但賣得相對好的書是歸於心理自助範疇內的勵志書。比如,星雲大師的《放下:快樂之道》,索達吉堪布的《苦才是人生》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