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揭秘全運會利益鏈:金牌內定裁判成主角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10:49:56  


 
山東進行巨額投入成為非東道主身份全運會王者  

  山東為何如此“堅挺”

  山東為了打破“東道主第一”的神話,成為近20年來第一個非東道主身份的全運會王者,近幾年進行了巨額的投入。

  記者|張 偉

  山東是上屆全運會的主辦地,山東代表團拿到了上屆全運會金牌總數第一。我曾在一篇報道中寫道:山東有山有水也有人。山有泰山,水有趵突泉,人有孔夫子,樣樣令人驕傲。

  本屆全運會在遼寧舉行,作為傳統體育大省,有著“遼老大”之美譽的遼寧,借助東道主的優勢奪取金牌榜第一,本該如探囊取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本屆全運會山東代表團卻反客為主,自開幕之後就力壓遼寧,穩據金牌榜首位。“遼老大”究竟怎麼了?山東為何又如此“堅挺”?在金牌榜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奧妙?

  總局要“政績”,阻擊東道主?

  在十二運賽場上,記者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東道主隊員幾乎沒有占到一絲主場優勢。比如,在男子競走、公開水域、擊劍、柔道、跆拳道、武術等多個項目上,東道主重點奪金運動員都因裁判不利判罰而丟金。反觀來勢汹汹的山東隊,似乎更像是主場作戰,各個項目多點開花,金牌數節節攀升。頓時,外界一頭霧水,東道主究竟怎麼了?山東勢頭為何如此凶猛?表面上看,山東代表團金牌滾滾來,是依靠自身強大的綜合實力,遼寧儘管作為東道主實力稍遜。實際上,東道主屈尊榜眼,山東一騎絕塵,隱藏著更多玄機。

  翻開全運會歷史,最開始被賦予的使命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自1959年建國十周年開始舉辦全運會以來,一直到第九屆都是在北、上、廣三地輪流舉辦,為何?因為其地方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在前九屆全運會中,北京舉辦了五次,上海和廣東省各舉辦了兩次。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九屆全運會中,五次東道主北京沒有一次獲得金牌榜第一。一位已經退休的《光明日報》記者說,“當時北京辦全運會,其實更多是國家體委(現體育總局)在辦,北京只是出人協調一下場地問題。”在北京東道主的五屆全運會中,解放軍三次奪魁,廣東和遼寧各一次占先。

  關於東道主金牌榜第一的說法是從第八屆上海全運會開始的。實際上,第一次東道主執牛耳是在第六屆的廣東全運會中。當時廣東就獲得了金牌總數第一。第七屆北京全運會,遼寧第一次在金牌榜上成為第一,這也是“遼老大”綽號的開始。第八屆全運會,上海利用東道主身份擊敗了遼寧,東道主占據金牌榜第一的情況就開始延續了。實際上,那時運動員注册制度並沒有完全放開,基本依靠本土隊員在打全運會,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都市,繁華的商業之都,在全運會上拿第一也是順理成章的。

  真正靠東道主優勢拿第一的是第一次走出北、上、廣後的江蘇十運會。當時,整體實力非常一般的江蘇代表團居然也能獲得第一,引來質疑聲一片。在十運會上,東道主江蘇奪金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之前兩屆全運會他們加起來僅拿到47.5金,而在家門口作戰摘走了56金。同樣在十運會上,當時山東拿到了42金,結果十一運會輪到山東舉辦時,山東的金牌數增長到了63枚,漲幅高達50%。儘管在開幕前山東方面曾經信誓旦旦宣稱,不以拿金牌第一為指標,可是他們最終還是以絕對的優勢拿了第一。

  東道主為何能在短時間異軍突起?這應該是得益於國家體育總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說到底還是總局為東道主保駕護航。

  首先,東道主可以利用政策大肆引進運動員。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總局對運動員實行的是注册制度,其核心就相當於我們簽合同一樣。哪裡給的待遇高,自然就要去哪裡。這與我是哪裡人,就要為哪裡效力有著本質的不同。第九屆全運會中,財力強大的廣東率先啟動吸引人才機制,他們也如願獲得了金牌榜第一。可實際上,他們有2/3的運動員連一句粵語都不會說。當時的改革開放在廣東是開先河的,有南國之風徐徐北進之說,當時廣東引進人才的條件是,退役後解決工作,然後給一套住房。因此,九運會東道主廣東代表團引進人才超過了100人。十運會江蘇共引進140多名優秀運動員,這些引進人才有15人在十運會上獲得金牌。十一屆全運會東道主山東代表團人才引進數量又有了進一步提高,僅在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55人聯合培養大名單中,山東與西部地區聯合培養了184名運動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