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自貿區內外政策配套呼喚大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3-09-30 08:43:40  


 
  中國的決策層現在有急迫感,在積極推動東盟“10+6”(即東盟十國加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因為今天再不去布局的話,十年以後我們就在門外了。

  從外貿的角度看,中國出口的增速在下滑,但中國經濟對其仍很依賴,可以說未來十年對外貿易仍很重要。儘管通過入世,中國的顯性貿易壁壘已經降低,但是隱性的貿易壁壘仍在,包括國有企業的保護、勞工、環境、知識產權等,這些隱性的貿易壁壘正是TPP要去除的。可以說,TPP是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進一步的全球化,這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極有價值。

  對內,上海自貿區可以為中國新一輪改革提供制度示範。中國改革三十年,沒有觸動的一塊就是金融,放至今日尤其重要。因為中國一方面儲蓄率極高,資本供應充足;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企業缺少資本,甚至需要從地下錢莊拿錢。關鍵原因就是金融中介不能起到資源有效配置的作用,這是我們最大的薄弱環節。

  過去我們主要依賴勞動力優勢,因為勞動力比較便宜,即使資本貴一點,民營企業照樣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現在中國已經過了勞動力便宜的階段,因而對要素價格變得敏感。

  個人贊同資本賬戶開放,雖然其有一定風險,但是今天不開放,中國的民營經濟就不可能真正成長起來。國內銀行體系改革的路程還很漫長,所以我們需要通過開放資本賬戶讓民營企業能夠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投融資,做不到這一點,就走不出傳統的經濟模式。

  建立市場導向的經濟制度,包括提高民營經濟的比重、提高經濟運作的市場化程度,這要求要素價格市場化、匯率更有彈性、資本項目基本開放。上述這些方面都可以在自貿區里面做,所以上海的自貿試驗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但要零關稅、自由貿易,而且要讓要素自由流動、金融市場化。

  三項試驗先易後難

  文章指出,上海自貿區的願景是做一系列新的經濟制度的嘗試,形成可複制的方案推廣到其他一些地方,再推廣到中國經濟更廣泛的領域。

  具體試驗的內容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貿易體制,其二是金融體制,其三是政府管理體制。

  其一,貿易體制方面比較簡單,也就是上海建立自貿園區早先的想法,即將上海現有的保稅區提升一步。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把通關的手續變得更簡便,真正實現零關稅,讓貨物貿易能夠在這個區域內以盡量少的手續實現有倉庫、可流動、可配發。也可以搞一些面向消費者的免稅商店。另一方面是服務貿易,上海有規模龐大的港口,但是港口的服務諸如保險、金融多為外包,未來可探索由上海自己做。這方面涉及的利益相對比較少,所以是較易推進的,但它們不是國家層面想要做的重點。

  其二,中央重點想要推進的是金融體制改革,涉及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離岸金融、人民幣自由可兌換,這些改革全部是在國家層面。但是一個國家很難做到一塊地方的金融是完全市場化的,而其他地方的金融是嚴格管制的,因為針對貨物貿易可以“攔籬笆”,但是金融流是隱性的,雖然有跡可循,卻比貨物貿易監管的難度要高得多。

  有一句話叫做自貿區放開一線,管住二線。所謂放開一線就是區內跟境外一線開放,資金貨物可以自由進出。管住二線就是把區內與區外之間的渠道管住,對於貨物而言比較容易,對於資本難度非常大。例如對衝資金一旦自由地進入自貿區,它必然會通過各種渠道,以超乎我們想象的各種辦法進入中國市場,屆時對中國的宏觀經濟衝擊會非常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