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

http://www.CRNTT.com   2013-10-28 10:45:28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訊/此間證券日報今天登載張茉楠的文章《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指出,只有整體的金融體制改革到位,中國才可能真正建立起能夠反映風險定價和實體經濟需求的市場化基礎利率體系。詳論如下:

  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固然又將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了一步,然而,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基礎利率體系還需要更深入的金融市場化改革。貸款基礎利率作為短期利率,一般處於收益率曲線的最短端,其對收益率曲線的影響也是逐漸由短端傳導至中長端,並影響整個利率走廊。未來在市場基準利率培育方面,必須將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機制由貨幣市場向中長期信貸市場延伸。

  央行上周五宣布,自10月25日起正式運行貸款基礎利率(簡稱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化基礎利率體系開始成形。

  所謂貸款基礎利率,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可在此基礎上加減點生成。央行公布1年期貸款基礎利率首日報價為5.71%,相當於目前央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0.95倍。這也是僅僅時隔兩個多月,央行宣布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調為基準利率的0.7倍以及宣布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的又一關鍵舉措,這預示著市場貸款基礎利率取代官方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時代已經到來。

  其實,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起步並不晚,正式的利率市場化進程起步於1996年,在具體步驟上採取“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策略。至1999年底已先後實現了銀行間市場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行利率的市場化,逐步擴大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並由大額定期存款開始逐步延至存款利率改革的嘗試。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不斷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這樣看上去我國利率體系的市場化水平已經比較高了。然而,從操作層面看,我國經濟結構中非市場化成分較多,存貸款利率缺乏主動靈活的調節機制,不能較好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利率杠杆傳導的良性循環尚未建立,貨幣市場利率與存貸款利率不能夠有效傳導實現聯動,利率傳導主體對利率變動的反應不靈敏,也造成了中國利率“雙軌並行”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