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日關係的未來在於真正和解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10:32:48  


 
實現和解也需要中韓努力

  作為侵略戰爭受害者,中韓無疑在道義上有制高點,但要實現東北亞的真正地區和解,需要弱化受害者心態(victimhood),並對日本為和解作出的努力予以鼓勵。

  首先,對於歷史問題的基本態度要從追求道歉向確認事實重點轉移。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2007年訪問日本時在日本國會所說的那樣,日本領導人已經對此多次道歉反省。今年9月,日本新任駐華大使也在中國媒體表達了道歉。現在的問題不是日本沒有道歉,而是有一部分人不承認歷史,而這些人並不代表廣大民意。面對這樣的現實,讓已經道歉的人繼續道歉就會損傷民意,惡化輿論空間,重點應當要對不承認歷史事實進行追究。對於那些完全否定侵略歷史的人,必須堅決反對。

  對於那些在具體史實尚有爭論的問題,繼續歷史考證固然重要,採取以情感人的辦法可能會更加有效。猶太人對於納粹德國大屠殺的態度可供借鑒,對於二戰中大約600萬猶太人被屠殺的數字學術界存在爭論,但猶太人的回應方法很聰明,提出這不是數字的問題,因為使用數字事實上是對犧牲者的非人道化對待。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夢想和希望,有親人,有孩子,藝術家,學者,醫生,律師,如果他們活著的話會對社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呢?這樣的道德詰問會讓數字爭論變得很可笑,和解的可能性也會擴大。

  第二,在歷史問題上批評日本不如同日本一道對日本的歷史錯誤一起總結。中日共同歷史研究,日韓共同歷史研究為什麼進展不理想,原因就是雙方過度關注具體史實,而沒有把重點放在為什麼及日本當時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作出錯誤的決策,當時的國際形勢如何,經濟危機的影響如何等原因的探究上。這樣的知識性努力具有普遍性,而不是建立在對於日本特殊性批評的感情化基礎之上。

  大屠殺悲劇的土壤在於社會的不寬容,德國的歷史以及其他很多國家同樣證明了這一點,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不寬容呢,這就是對人類不犯同樣的錯誤進行普遍性的反思。筆者參觀夏威夷的珍珠港紀念館時,被美國方面翔實地分析日本為什麼發動攻擊的當時國際形勢,日本國內政治經濟社會變化背景的展示印象深刻,而不是單純地展示戰爭的殘酷。後來才得知美國的國防部專門設有歷史局,這樣的反思具有普遍意義。

  第三,強化民間紐帶的作用,特別是公民社會之間的聯繫。著名指揮家小澤征二在今年9月接受採訪時說“中日關係政府可能關係冷淡,但我完全感覺不到。”中日關係重要的是每個人之間的關係。三一一救災活動中,日美之間活躍著很多的民間團體,他們在推動日美關係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很遺憾中日之間儘管民間外交一直被稱為傳統,但基本上屬於官方或者半官方性質的民間交往,當然這也需要中國的公民社會真正發展才能發揮外交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