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海峽兩岸的政要日記

http://www.CRNTT.com   2013-11-24 10:27:10  


 
張學良、閻錫山和戴笠的日記

  國民黨政要之中,很多人寫日記,這些日記成為中國現代史、當代史重要的史料。

  張學良就有記日記的習慣。1946年10月19日,軍統局根據蔣介石的密令把張學良用專機從重慶秘密轉移到台灣。1946年12月15日,台灣省主席陳儀前往新竹看望軟禁中的張學良。張學良依然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對陳儀講述了關於中日歷史症結及對未來發展的看法。張學良在日記中寫道:“彼對中日問題,有深刻認識,特殊見解。言到吉田鬆陰對日本尊王、吞華思想之提倡,伊藤博文、後藤新平吞華之陰謀,被認為日本侵華思想一時難為消除,美國亦將上日本人的當。並言到三十年後中日恐成聯邦,但如中國人自己不自強,恐大部分政權反落到日人之手。”這清楚表明,在西安事變10年之後,張學良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複活保持高度警惕。

  1949年1月蔣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李立即開始與中共和談,並發表了八項主張,其中有“釋放政治犯”,提出恢復張學良、楊虎城自由。1月25日,張學良從看守劉乙光給的《申報》中,讀到8項主張。張學良在日記中記下:“23日《申報》載,政府明令,餘及楊虎城,恢復自由。”

  閻錫山早年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在1949年4月11日飛離太原時,他的1931年至1944年的日記共16册遺留在太原。閻錫山日記為藍皮紅色竪格宣紙本,毛筆抄錄。這些遺留的日記,在2010年由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公開出版。全書共60多萬字。

  閻錫山寫日記的方式也與別人不同。據曾任閻錫山秘書、留居山西、年近九旬的李蓼源老先生回憶,閻錫山的日記多數並非其本人親自書寫,而是由其口授,秘書記錄。內容大致可分為六類:一為重要事件的記載;二為重要信件的記載;三為重要文件的記載;四為閻錫山本人詩詞的記載;五為感懷、警句和論點記載;六為家事、政事、夢事的記載。

  李蓼源說,1941年前後,年僅16歲的他一度負責記錄閻錫山口授日記。他回憶,閻錫山口授日記在時間、數量上均無一定規律,可能一天說幾段,也可能十天八天說一段。閻說出一段兩段,他便馬上記在本子上,然後讀給閻錫山聽,如沒問題,便交給謄錄秘書,用毛筆抄錄到專用的16開紅色竪格宣紙日記簿上。

  閻錫山做事仔細。他生怕自己的日記在戰亂中散失,請人再抄一份,所以他的1931年至1944年的日記雖然有一份遺留在太原(被稱為“留晉本”),另一份卻被他帶到台灣(被稱為“留台本”)。由於閻錫山對日記曾經做過修改,所以“留晉本”與“留台本”在個別文字上稍有差異。

  1949年6月13日,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的日子裡,閻錫山於廣州宣誓就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1949年6月24日他在日記中感嘆:“到穗以來,始知國事日非,由於黨內有派系爭,有小組織爭,有地域爭。地域有南北爭、西北爭、東北爭、東南爭。爭起來無理的說人壞,有理的說己好。不說事怎樣做,只說人怎樣用……”

  1949年12月8日閻錫山隨蔣介石敗退台灣,1950年3月6日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無權無勢無兵的他,為了盡量不引起蔣介石的注意,躲進陽明山極為荒僻的菁山,度其餘生。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駕鶴西去,享年78歲。

  筆者尋至菁山,訪問閻錫山鮮為人知的故居及墓地,發現閻錫山的墓碑上竟然刻著日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