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鄭振清:兩岸特色論 推動“增量”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4-01-12 00:11:00  


 
  2、四種重要因素影響

  兩岸經濟政治互動過程,從國際政治經濟比較來看具有很多特色之處。這些特色可以細化到從對經濟合作影響最為直接的一些國內國際因素的分析。“兩岸特色”是鑲嵌在兩岸政治經濟結構之中的,深受兩岸市場經濟因素、政府運作因素、政治因素與國際格局的影響。各種因素對兩岸經濟、社會、政治關係的推動/阻礙作用,可以簡要概括如下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以上四種因素對兩岸關係都有正反兩種方向的影響。因此,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光有頂層制度設計是不夠的,還得從這些因素著手,踏踏實實做好兩岸政策設計與執行工作。這些都是兩岸特色論作為中觀、中程研究範式所要進行的經驗實證研究與政策宣導工作,重點探討如何發揮各個因素的正面的推動作用、抑制負面的阻礙作用,促使它們互相配合,協調有序地推動兩岸關係不斷發展,加快培育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與共同認同。

        解釋能力與宣導能力初探

  兩岸特色論有獨特的經驗解釋能力與政策宣導能力。兩岸關係要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有賴於大陸經濟、社會和體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而每個階段和任務都有“兩岸特色”的存在。

  首先,兩岸特色論能夠很好地解釋過去將近三十年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大陸實現了多方面的政策突破:在經濟政策上先後經歷了“比照外資”以解決台商投資的法律定位,“同等優先、適當放寬”體現了雖然對台資在政策上比照外資,但又體現台商有別於外商的特點。2010年6月,兩岸簽署ECFA,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在政治主張上,從“一國兩制”初步戰略構想,經歷了“反獨”先於“促統”,“促統”以“和平發展”為主題、通過“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策略推動兩岸關係走向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道路。ECFA的簽署是第一階段政策突破成果的主要標誌。這些是“兩岸特色論”理論模式發展的源泉。

  其次,兩岸特色論鼓勵解放思想,創新政策與機制,促進兩岸社會整合。目前,兩岸和平發展就是解放思想的過程,要逐步做到兩岸民眾感情融合,實現爭取台灣民心、重塑共同的國家認同的目標。為此應該做到:(1)適時落實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同等居民待遇,逐步落實《憲法》所確立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律定位;(2)揚棄單純在戰術上利用台灣島的“地緣戰略地位”和利用“台灣資金技術”招商引資的思路,大力推動“雙向投資”,讓台海和平與經濟合作真正為兩岸人民謀福祉;(3)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出台務實政策,擴大和深化社會、文化、教育交流,發揮紐帶作用,加強各階層利益的協調,形成兩岸和諧發展的態勢,拆除埋藏在人們心中的藩籬,使兩岸人民的感情有進一步的融合,社會互信有進一步的增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