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從春運大潮反思經濟轉型出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8:48:47 |
文章稱,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沿海發達地區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許多製造業企業開始把工廠往內陸地區遷移,推動各種資源向中部、西部欠發達地區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優勢資源過度集中在沿海城市的格局。隨著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外出打工者可以選擇離家更近的城市就業。理論上講,這一趨勢有助於緩解當前中國大規模、跨區域的春運大潮,未來春節假期越來越多的人回家不用再經歷長途奔波的勞累,長途火車“一票難求”的尷尬局面或將成為歷史。但春運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區域間資源配置必定走向平衡。 文章表示,近年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廣泛關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全新生產方式正在逐步改變人類社會,以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為主的傳統製造業未來可能將面臨終結。在此背景下,中國東部產業轉移給中西部地區帶來的資源吸引力的可持續性將面臨考驗。目前,發達國家在3D打印等創新性技術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未來其將利用科技、信息、資本長期積累的優勢進一步搶占全球產業鏈關鍵環節。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挑戰,中國東部發達地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強新技術、新產業的研發和推廣。中西部地區如果僅僅滿足於承接轉移而來的傳統製造業,在不久的將來,其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可能將進一步拉大。最終導致出現區域資源配置失衡的一種新形態:傳統優勢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新型優勢資源進一步向發達地區集中。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傳統生產方式被逐步淘汰,欠發達地區將再次面臨發展的資源瓶頸,資本、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最終將再次向發達地區聚集,中國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及居民收入的差距將不斷擴大。 文章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向實體經濟回歸取得了一定成效,工業競爭力正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前景卻出現令人憂慮的跡象。1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MI降至榮枯分界線之下,而產能過剩問題在近些年更是一直困擾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如果只是簡單依靠製造工廠從東部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以保持勞動力成本優勢,未來不僅是中西部,而且包括東部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可能最終將淪為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生產者,人才吸引力將不斷下降。在這樣的悲觀情景假設下,未來的春運甚至可能從跨區域遷移轉變成為跨境的浪潮。 文章強調,只有在堅持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以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為主攻方向,注重協調各類利益關係,促進要素資源在區域間的合理配置,重點通過突破制約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環節,改造提升製造業,優化產業比例關係,建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唯有如此,才能讓中國人的春節過得更加輕鬆、愉快、幸福。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