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難處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4-03-14 00:53:09  


 
  互信與認同,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思想基礎與政治意識觀念構建。沒有兩岸安全互動,就無法建立深厚的互信;而沒有深厚的互信,就沒有共同認同。就兩岸關係而言,由於歷史的緣故,所謂安全互動,最基礎的一步就是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為達成和平協議創造條件,實現兩岸真正持久的和平。

  所謂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國際社會在冷戰時期“歐安會”的實踐中發展而來,其核心概念,是建立信任措施(CBMs),目的在於通過機制化的互相通報、軍事交流,訊息交換,軍事專家和領導人互訪,聯合行動以及定期檢驗查證等,讓敵對雙方瞭解彼此戰略意圖和武裝力量的調動部署以及決策機制,以減少和消除因誤判和意外事件而引發戰爭和衝突。目前,中國大陸與周邊不少鄰國已經建立起了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海峽兩岸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軍事安全考慮和安排,如專家所言,是兩岸間的溝通機制、約束機制和通報機制,其性質,當然不同於國際社會中普遍適用的軍事互信機制。兩岸之間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除一般的防止彼此軍事誤判引發意外衝突之外,還應該強化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內涵,防止國家的主權分裂以及共同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等內容。

  客觀地說,建立這樣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完全符合兩岸民眾意願和共同利益的,得到台灣大多數民眾的支持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故國共兩黨在2005年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明確提出“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2008年台灣大選時,馬英九也曾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列入其競選綱領,當選後還向美國報刊投書,表示“為給兩岸持久和平奠基下堅固的基石,我們將努力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並為兩岸和平協議的協商創造有利條件。”台灣軍方並為此規劃了“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落實的三個階段。

  但其後台灣方面對於貫徹落實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卻遲遲不見行動。2010年3月,時任“行政院長”的吳敦義在回答“立委”提問時,表示兩岸如果要進入談軍事互信的階段,首先要確保安全的前提條件,接下來是循序漸進的談。但到了七月底,吳敦義改口表示“兩岸談軍事互信時機未到”;後來台灣當局更是杳無音信,再不提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一事了。

  如此一項深得民心,可以大大改善兩岸關係,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架構更加鞏固完善,又能為馬政府加分,且已規劃多時,成為馬政府公開宣示的一項重大政策就這麼無聲息地湮滅了,其中奧秘確實值得深思。筆者曾對此做過一些探究,歸結起來無非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