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率市場化必經之路:影子銀行、利率雙軌制和金融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3-16 10:05:22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根據人民銀行最新數據,中國2013年社會融資總量達到創歷史記錄的17.3萬億,比政府2008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前的7萬億增長了147%。 然而,比總量增加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社會融資總量構成發生的重大改變:人民幣貸款從2008年占總量的87%降低到2013年的51%;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金融機構表外融資占比從2008年的12%,急速提升到2013年的30%,總量達到5.2萬億。從數據中不難看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過去五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

  財經網發表長江商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張勁帆博士文章表示,影子銀行的快速膨脹從根本上講是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負債的急劇膨脹(其債務規模從2008年末的4.33萬億元猛增到2012年末的11.4萬億元)。負債規模的大幅增加導致了這些機構融資需求的快速擴張。而令人驚詫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自2008年末,逐步將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從15.5%上調至目前20%的歷史高位,從而顯著抑制了銀行體系通過傳統信貸渠道發放貸款的能力。一邊是地方政府對信貸的巨大需求,而另一邊是傳統銀行信貸渠道受阻,其中的巨大落差於是催生了規模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影子銀行是銀行系統繞開受到監管的傳統信貸渠道,通過與信托和證券公司合作將資金提供給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新渠道。表面上看銀行存款進入了理財,信托或者證券資管,但由於投資項目本來就是銀行的信貸項目,融資又有銀行隱性擔保,所有的金融創新歸根結底是銀行將表內資產變為表外資產。

  從表內資產到表外資產最根本的不同在於融資成本。表內融資成本是受到嚴格管制的政策存款利率,而表外融資成本是市場化利率。中國當前金融系統中於是同時存在受政府管制的計劃內利率,以及不受管制的計劃外市場利率。在實際信貸需求大幅攀升的背景下,中國的改革者們順勢而為,通過抑制銀行體系透過傳統管制渠道發放貸款的能力,而將新增融資需求逼入市場化利率的新融資渠道,這不禁使人聯想起中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實行的價格雙軌制改革。如果說那次價格市場化改革使中國在商品流通領域從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那麼目前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本質上就是使中國在資本市場上從計劃經濟走向全面市場經濟。在上一次價格改革中,雙軌制發揮了關鍵作用,看來這一次資本市場改革中以雙軌制為核心的增量改革將再一次成為改革的主要路徑。 


【 第1頁 第2頁 】